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和国家《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有关要求,以及《关于印发福建省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卫扶贫〔2018〕97号)精神,结合我县健康扶贫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加大医疗保障力度,提升精准服务水平,防治结合,关口前移,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二)任务目标。到2020年底,实现基本医保制度、托底保障政策、签约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包括扶贫开发对象和省定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村低保对象,以下简称贫困人口)全覆盖,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个人就医自付医疗费用负担大幅减轻,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明显提升,贫困人口大病和长期慢性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公共卫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贫困人群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实施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精准救治攻坚行动
(三)全面推进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全面落实《关于印发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的通知》,对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县卫生健康系统组织、协调、动员患有大病的贫困人口到定点医院接受治疗,确保救治措施的实施进度和落实进度;建立“一人一策”救治台账,建立完善大病救治对象动态管理制度。在深入做好现有21个病种专项救治基础上,到2020年逐步扩大到30个病种,实现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工作规范化。
(四)做实做细慢病签约服务管理。把贫困人口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范围,实现应签尽签,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做细一人”,加强慢性病、常见病的防治,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实施分类管理,将应签约人口中患病人员作为服务重点,突出医疗方面的服务,优先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控,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未患病的其它重点人群,重点突出基本公共卫生以及医疗咨询等服务。在此基础上对所有签约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健康知识以及扶贫相关政策,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提升贫困人口健康素养。由县总医院负责统筹协调总医院内医疗资源,组建家庭医生团队,落实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工作。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以签约团队形式提供。每个签约团队贫困人口签约人数原则上不多于150人,切实提高签约服务质量。
三、实施贫困地区重点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控三年攻坚行动
(五)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行动。为我县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个/mm3的艾滋病病人(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费提供复方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药物,预防艾滋病患者的机会性感染。为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检测,为确诊的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免费综合干预服务。针对贫困艾滋病感染者,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规范化的抗病毒治疗随访管理,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检测。疾控中心加强对家庭医生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组织实施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集中救治。
(六)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强肺结核患者治疗,对贫困患者免费提供一线抗结核药品治疗。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应加强患者管理,落实服药等医疗措施,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成功率。将结核病纳入基本医保门诊特病、慢病管理,按规定报销结核病患者门诊确诊检查、治疗中必要的辅助检查和用药。
(七)加强贫困地区地方病防控工作。实施预防、筛查、治疗、康复、管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治,做好疾控机构碘缺乏病实验室能力建设,加强碘缺乏病和人群碘营养等监测,及时掌握当地碘缺乏病病情消长趋势和人群碘营养状况,适时科学地调整盐碘浓度,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碘缺乏病对当地群众的危害,持续巩固防治成果。
四、实施贫困地区妇幼健康和健康促进攻坚行动
(八)全面落实妇幼健康项目。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和城市低保妇女免费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任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针对贫困患儿实施出生缺陷救助项目。
(九)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实施贫困地区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倡导“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大力开展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社区等各类场所健康促进工作。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健康讲座、咨询活动和新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将脱贫攻坚与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紧密结合,倡导优生优育,利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力量,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教育工作。
五、实施医疗保障扶贫攻坚行动
(十)实现应保尽保,严格“三定”和分级诊疗制度。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医疗救助对象。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参保缴费补贴政策。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落实“三定”措施(即确定定点机构、确定诊疗方案、确定病种(组)收费标准等),完善贫困人口就医流程,规范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行为,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严格落实药品、耗材、检查化验费占比和目录外费用占比等规定,严格控制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医疗费用。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和规范转诊转院手续,原则上,贫困人口首诊应先在县域内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就诊,确需向上级医院转诊的,由县总医院负责联系并办理转诊转院有关手续,转诊至指定的市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直至定点省级三级医院。
(十一)实施综合保障,严格医疗费用管控。全面落实基本医保个人缴费政府补贴政策,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对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等制度衔接,充分发挥我省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的重要保障功能。优先选择基本医保目录内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技术和药品、耗材,进一步降低个人负担。
(十二)优化管理服务,加强各项保障制度“一站式”衔接。落实基本医疗保障范围规定,促进定点医药机构控制服务成本,提高贫困地区基层经办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一站式”直接结算。加强医保定点医院费用结算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在定点医院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对贫困人口住院取消入院预付金,各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各级医疗机构做好医院HIS系统与医保信息系统对接改造,将贫困人口数据推送至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贫困人口身份精准识别。
六、实施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攻坚行动
(十三)全面改善设施条件。加快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业务用房标准化建设,促进县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加强县级综合医院能力提升建设,建成六大中心,完成核心学科建设,加强手术室建设,提升专科服务能力,达到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国家基本标准。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十四)加强人才综合培养。开展定向培养医学生、远程教育、落实职称晋升政策倾斜和医疗科技服务团挂职帮扶等工作,对基层医务人员实行县招县管乡用,推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定向培养医学生项目,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后,补充到乡镇卫生院。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十五)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实施县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便捷开展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覆盖县级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推广使用全省统一的健康公众服务平台和家庭医生签约APP,为贫困人口优先提供预约挂号、家庭医生签约、母子健康手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惠民便民服务。加强部门信息共享,逐步提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患者和病种精准识别能力。
(十六)建立健全基层健康服务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实施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所为基础、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管理,构建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平台,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健康服务,促进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推动解决医疗资源难下沉、服务不衔接、管理碎片化等问题。促进县域预防保健、公共卫生、临床治疗、慢病管理等健康服务有机融合,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七、健全完善健康扶贫动态管理机制
(十七)用好国家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核实、填报工作,做好县以下相关人员的培训。贫困人口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由所在乡镇卫生院负责汇总管理。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每月必须将获得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信息及时导入系统,确保贫困患者就诊时身份信息能够用及时识别。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门诊治疗信息以及定点医院以外的治疗信息,由患者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负责收集汇总。
(十八)加强信息台账管理和分析。乡镇卫生院负责为每一个签约服务的贫困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每次履约情况应及时同步更新进入其健康档案。县级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国家健康扶贫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用和数据填报,因病致贫返贫核实情况、贫困人口患病信息、“三个一批”分类救治情况、医疗费用等详细信息须及时按有关要求录入系统。
八、加强健康扶贫攻坚行动支撑保障和责任落实
(十九)加强督导考核。将健康扶贫纳入院长年薪制考核,明确按照现行扶贫标准,细化考核指标,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和问责机制。将健康扶贫作为卫生健康工作重点督查内容,定期开展督促指导。定期通报各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主要工作任务进展和目标实现情况,指导各乡镇卫生院及时改进工作。
(二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卫生健康基层网底健全的优势,组织基层计生管理员参与到健康扶贫工作中来,通过建立健全“一户一档、一户一册、一月一会、一季一查、一年一评”的“六个一”健康扶贫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广大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对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典型事例,要及时予以通报表扬,激励广大基层卫生健康干部参与健康扶贫工作的热情。
(二十一)开展健康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将作风治理贯穿健康扶贫全过程。明确职责分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共同推进健康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面解决贯彻落实中央健康扶贫决策部署不力、牵头责任落实不到位、政策措施不精准等问题,杜绝擅自提高健康扶贫政策标准,坚持问题导向,抓好结果运用,切实做好整改工作,通过研究建立相关制度,确保健康扶贫工作常态化。
(二十二)努力营造舆论氛围。加强对基层驻村干部、挂钩帮扶责任人健康扶贫各项政策的培训,通过他们做好政策宣传;各医院应在显著位置设立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栏、告知栏,提供规范、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利用卫生健康重大纪念日活动,开展健康扶贫宣传,协调合作新闻媒体做好健康扶贫政策解读,加大健康扶贫典型经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宣传力度。
建宁县卫生健康局
2019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