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福建省建宁县水稻制种大县2023年度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福建省建宁县水稻制种大县
2023年度实施方案
为落实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规范中央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福建省建宁县水稻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1-2025年)》,结合我县种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围绕党的二十大、中央1号文件及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稳基地、育龙头、打品牌、延链条、强保障”为目标,深化与种业龙头企业战略合作,着力巩固基础、拓展链条、创新赋能和增加效益,促进现代种业生产要素聚集,健全现代化管理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做大做强水稻种子产业,加快建宁县种业育繁推、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发展进程,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统筹推进。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为导向,尊重企业意愿和市场规律,以企业发展需求、产业做强需要为依据,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二)加快补齐短板。立足建宁县水稻制繁种资源禀赋,围绕全产业链发展,聚集各类生产要素,补齐产业短板,完善产业链条,整体提升水稻制种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多方筹措资本。充分发挥中央资金撬动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整合其他专项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保障建设资金来源。
(四)规范资金使用。制种大县奖励资金全部用于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制种监管、新品种科技试验示范、仪器设备购置等制种产业发展相关支出,不得违规购买、更新小汽车,不得新建办公楼、培训中心,不得搞劳民伤财、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得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购置补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其它财政投资项目重复。
(五)严格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和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监管机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实现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正向可追踪、逆向可追责。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与《福建省建宁县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1-2025年)》有序衔接,2023年计划新(续)建项目6个,总投资6800万元,其中2023年制种大县奖励资金5000万元、社会资金1800万元。具体项目安排如下:
项目1:全域数字农业项目
建设内容:建设建宁县全域数字农业系统,基于建宁县已有数字化基础,打造水稻制种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1款Web 端控制系统和1套大屏软件系统,通过信息共享赋能水稻制种产业链各环节;通过标准化数字生产方案应用,提供GIS-遥感、精准气象、病虫管理、农事档案等数字工具,实现生产提质增效;集成全域田间物联监测网络及气象监测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水稻种子全程溯源平台,实现种子的全程可追溯、安全监管和产销对接,做到全域种子繁育、加工、流通的全程数字化、可视化服务和管理;着力将建宁水稻制种产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做强,促进政府管理数字化转型,推动实现水稻制种数字化管理和决策,助力建宁建设成为全国水稻种业现代化强县。
资金来源:总投资600万元,其中:2023年中央奖励资金400万元,实施主体自筹200万元。
建设地点:各乡(镇)
实施主体:先正达集团中国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
项目2: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项目(续建)
建设内容:主要建设三条具备种子烘干、精选、包装的生产线,年产能为1000万公斤,仓储能力300万公斤,并与之相配套的检验、仓储、物流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水稻种子供应链中心,其中联合厂房15681m2、熏蒸车间3587m2、现代种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4199m2,以及其它辅助设施。
资金来源: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2023年中央奖励资金4000万元,实施主体自筹1000万元。
建设地点:经济开发区绿园路西侧1号
实施主体:先正达集团中国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
项目3:2023年度种子加工仓储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本地种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购置种子生产、烘干、加工、仓储等设施设备,建设种子烘干、加工、仓储中心或服务站,全面提升建宁制种基地的种子生产和加工能力。
资金来源:总投资550万元,其中:2023年中央奖励资金150万元,实施主体自筹400万元。
建设地点:各乡(镇)
实施主体:有关村集体、本地种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
项目4:核心种源亲本繁育基地项目
建设内容:以“四圃制”为核心内容,建设核心种源繁殖基地200亩,配套必要的检测、仓储、农机具库等设施设备,实现地块土地平整、隔离到位、排灌配套,确保有足够的检测能力和高水平的保存场所。
资金来源:总投资450万元,其中:2023年中央奖励资金300万元,实施主体自筹150万元。
建设地点:濉溪镇斗埕村
实施主体:福建华谷高科有限公司
项目5:种子质量检测能力升级项目
建设内容:以种业科技中心为实施主体,建立建宁县水稻种子质量检测业务团队;根据标准化实验室检测设施设备实际需求,增加必须实验仪器及常用耗材,建立并实施实验室信息化管理(lims),逐步实现实验室管理流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开展以水稻种子为主的农作物种子净度、水分、发芽率常规三项检测业务知识及操作能力培训,提高中心检验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水稻种子质量常规检测体系,获得相关水稻种子检验合格实验室(CASL)资质。
资金来源:总投资100万元,全部为2023年中央奖励资金。
建设地点:闽江源北路30号种业科技中心三楼
实施主体:县农业产业园管委会
项目6:2023年度种业合作组织提升项目
建设内容: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农机库(棚),组建全程机械化综合服务中心,促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开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村企合作整村推进”行动,对制种基地村企合作整村推进建设示范片面积在500亩以上的,按实际落实的制种面积,给予村级组织每亩30元的资金补助,每个示范片奖励补助资金不超过6万元,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基础设施维修、管护和基地管理支出。
资金来源:总投资100万元,其中:2023年中央奖励资金50万元,实施主体自筹50万元。
建设地点:各乡(镇)
实施主体:各乡(镇)、有关村集体、种业企业
表1 福建省建宁县水稻制种大县2023年度建设项目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名称 |
实施主体 |
建设 地点 |
建设 规模 |
建设内容 |
总投资 |
中央 资金 |
社会 资金 |
|
合计 |
|
|
|
|
6800 |
5000 |
1800 |
1 |
全域数字农业项目 |
先正达集团中国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 |
各乡(镇) |
10万亩 |
建设建宁县全域数字农业系统,基于建宁县已有数字化基础,打造水稻制种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1 款 Web 端控制系统和 1 套大屏软件系统,通过信息共享赋能水稻制种产业链各环节;通过标准化数字生产方案应用,提供GIS-遥感、精准气象、病虫管理、农事档案等数字工具,实现生产提质增效;集成全域田间物联监测网络及气象监测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水稻种子全程溯源平台,实现种子的全程可追溯、安全监管和产销对接,做到全域种子繁育、加工、流通的全程数字化、可视化服务和管理;着力将建宁水稻制种产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做强,促进政府管理数字化转型,推动实现水稻制种数字化管理和决策,助力建宁建设成为全国水稻种业现代化强县。 |
600 |
400 |
200 |
2 |
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项目(续建) |
先正达集团中国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 |
经济开发区绿园路西侧1号 |
64.7亩 |
主要建设三条具备种子烘干、精选、包装的生产线,年产能为1000万公斤,仓储能力300万公斤,并与之相配套的检验、仓储、物流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水稻种子供应链中心,其中联合厂房15681m2、熏蒸车间3587m2、现代种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4199m2,以及其它辅助设施。 |
5000 |
4000 |
1000 |
3 |
2023年度种子加工仓储中心建设项目 |
有关村集体、本地种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 |
各乡(镇) |
|
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本地种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购置种子生产、烘干、加工、仓储等设施设备,建设种子烘干、加工、仓储中心或服务站,全面提升建宁制种基地的种子生产和加工能力。 |
550 |
150 |
400 |
|
项目名称 |
实施主体 |
建设 地点 |
建设 规模 |
建设内容 |
总投资 |
中央 资金 |
社会 资金 |
4 |
核心种源亲本繁育基地项目 |
福建华谷高科有限公司 |
濉溪镇斗埕村 |
200亩 |
以“四圃制”为核心内容,建设核心种源繁殖基地200亩,配套必要的检测、仓储、农机具库等设施设备,实现地块土地平整、隔离到位、排灌配套,确保有足够的检测能力和高水平的保存场所。 |
450 |
300 |
150 |
5 |
种子质量检测能力升级项目 |
县农业产业园管委会 |
闽江源北路30号种业科技中心三楼 |
|
以种业科技中心为实施主体,建立建宁县水稻种子质量检测业务团队;根据标准化实验室检测设施设备实际需求,增加必须实验仪器及常用耗材,建立并实施实验室信息化管理(lims),逐步实现实验室管理流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开展以水稻种子为主的农作物种子净度、水分、发芽率常规三项检测业务知识及操作能力培训,提高中心检验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水稻种子质量常规检测体系,获得相关水稻种子检验合格实验室(CASL)资质。 |
100 |
100 |
- |
6 |
2023年度种业合作组织提升项目 |
各乡(镇)、有关村集体、种业企业 |
各乡(镇) |
|
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农机库(棚),组建全程机械化综合服务中心,促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开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村企合作整村推进”行动,对制种基地村企合作整村推进建设示范片面积在500亩以上的,按实际落实的制种面积,给予村级组织每亩30元的资金补助,每个示范片奖励补助资金不超过6万元,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基础设施维修、管护和基地管理支出。 |
100 |
50 |
50 |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建宁县制种大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分解部门职责任务,协调、督促、检查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监管;县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为项目业务主管单位,提供项目技术指导、监督、检查、进度汇总上报等服务,负责组织项目评审、批复及县级验收等工作。
(二)严格资金使用管理
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印发<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管理暂和办法>通知》(财建〔2018〕413号)有关规定,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严格按照拨付程序、年度项目投资计划拨付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科学合理。
(三)开展绩效评价
按照《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完善中央财政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绩效考评工作的通知》(闽财建〔2018〕64号)有关要求,积极做好年度制种大县奖励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并按时上报绩效自评报告和自评表。
(四)规范项目档案资料管理
各项目均应单独建立档案,项目业主、施工、监理单位应有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收集资料包括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过程、竣工验收和结算等各阶段材料以及资金支出拨付材料,项目档案应能反映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竣工后应将各类档案资料分类、分项装订成册,为验收检查、绩效考评提供依据。
(五)建立工作例会制度
项目建设期间,每月定期召开项目工作例会,及时掌握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协调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下阶段工作意见和措施,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六)强化信息公开
在建宁县政府人民网及时公开项目申报指南、方案、项目建设对象、奖励资金补助、使用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指定专人负责做好信息公开、信息发布等工作,做到依法公开、公正、透明。
(七)严格责任追究
坚持压实责任、跟踪问效、责任追究,由县纪委监委、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奖励资金监管,确保建设项目落地、资金运行安全。涉嫌违规使用项目资金一经查实,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