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SM07101-0300-2018-00150
- 备注/文号: 建政办〔2018〕156号
- 发布机构: 建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 2018-12-28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建宁县“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建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建宁县“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
2018年12月
目 录
前 言........................................4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5
第一节 能源资源及发展现状................ 5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成果............... ... ... ... ..6
第三节 面临的形势及主要问题............... . . . .8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10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0
第二节 基本原则...........................10
第三节 发展目标......................... ... ..11
第三章 主要任务.............................14
第一节 优化能源结构.......................14
第二节 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14
第三节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15
第四章 保障措施..............................17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编制和实施《建宁县“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对于加快构建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打造闽赣省际生态产业集聚区,凸显建宁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根据《建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三明市“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分析了全县能源发展基础及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我县能源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我县能源相关政策、行业规划和安排重点项目建设与投资的基本依据。
本规划的基期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能源资源及发展现状
一、资源储量及分布情况
建宁县能源资源主要是水力资源、林木资源,以及正在开发的风能、太阳能,目前未发现石油、天然气资源和核电燃料。
(一)水力资源。建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东侧中段,县内溪河总长达1005.9公里,年径流总量9.26亿立方米。主要溪河有13条,其中濉溪及其11条支流属金溪水系,在元庄注入金湖后,经将乐至顺昌,汇入闽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的富屯溪。台田溪属沙溪水系,为宁化水茜溪的上游支流,发源于均口镇均口村严峰山,为闽江正源源头。年平均降雨量1749毫米,雨量充沛,境内大多是山区性河流,山高坡陡河床比降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 57.9 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30万千瓦。
(二)光热风资源。建宁县地处中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又有大陆性山地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可达1325.6 小时,属于日照资源较丰富地区,发展太阳能热利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建宁县地形以丘陵和中、低山为主,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7.4%,平原、盆谷仅12.6%。地形四周高中部低,呈阶梯状下降,表现为明显的层状地貌特征。年平均风速为1.4m/s。常年主导风向SE、SSE和ESE的平均风速分别为1.70、1.60、1.90m/s。次主导风向ENE、E的平均风速分别为2.40、2.30m/s。常年最大风速出现在SSW,风速为3.0m/s。全县光热风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发展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
(三)生物质资源。建宁县林地面积12.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74%,活立木蓄积量1068.5万立方米,毛竹立足量4626万根,林木品种繁多,有丰富的林业三剩余物,生物质能较丰富。此外还有沼气、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可利用生物质能。
二、能源工业发展现状
(一)能源工业结构。建宁县能源生产以水电为主,其他能源比重较小,能源结构较为简单。2015年全县水力发电量 1.9亿千瓦时。
(二)能源企业发展现状。发电企业方面,现有水电站63座,装机容量3.212 万千瓦。供电企业方面,主要依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建宁县供电公司。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成果
“十二五”期间,建宁县能源项目建设、供应能力、运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惠民、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优化发展环境成效显著,为今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能源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一批重点能源项目全面建成,一批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一)水电站增效扩容顺利实施。以“改善水生态、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型水电”为目标,从2012至2015年,我县完成2座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电站装机容量新增 0.09万千瓦。
(二)电网建设成效显著。110千伏网架结构加强,形成2回110千伏线路环网结构供电,3座110千伏变电站均能转供负荷。110千伏变电容量随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全县最大网供负荷53兆瓦,容载比为2.16,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需求。35千伏变电站布点由原来4个乡镇,增加到现在的7个乡镇,里心变、黄埠变、均口变均完成扩建及扩容,保障乡镇经济发展的电力需求,新建35千伏黄坊变提高黄坊乡供电可靠性,满足向莆铁路建宁县北站用电需求及黄坊乡新集镇建设需求。新建35千伏杨林变,解决原溪口镇频繁停电问题,提高溪口镇供电可靠性。10千伏电网按照规划导则“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原则建设,“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高损台区、低电压台区、高耗能配变、老旧台区、低压线路绝缘化改造等,居民生活用电得到可靠保障,提高用电安全水平。
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广泛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结构不断得到改善,新能源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2015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为煤炭57.30%、石油6.0%、天然气1.79%、其他34.91%。
三、单位GDP综合能耗不断降低。积极推进产业政策与能源政
策相结合,加快工业结构升级,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11-2015
年建宁县GDP年均增速11%,能源消费年均增速3.76%,能源消费年均增速比GDP年均增速低7.24个百分点。2015年,万元GDP综合能耗0.57吨标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24%。能源节约和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果。
“十二五”建宁县能源发展主要成就 |
|||||
类别 |
指 标 |
单 位 |
2010年 |
2015年 |
年均增长(%) |
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 |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
万吨标煤 |
24.08 |
29.76 |
4.71 |
其中:煤 炭 |
万吨 |
21.67 |
26.16 |
4.14 |
|
石 油 |
万吨 |
1.96 |
2.78 |
8.36 |
|
天然气 |
亿立方米 |
0.45 |
0.82 |
16.44 |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 |
30.56 |
34.78 |
2.76 |
|
全社会用电量 |
亿千瓦时 |
2.55 |
3.16 |
4.37 |
|
用电最高负荷 |
万千瓦 |
4.30 |
6.20 |
7.59 |
|
人均综合用电量 |
千瓦时 |
2125 |
2442 |
2.82 |
|
水电 装机 |
总装机规模 |
万千瓦 |
4.96 |
5.05 |
0.34 |
节能 环保 |
单位GDP能耗 |
吨标煤 |
0.75 |
0.57 |
-4.8 |
第三节 面临的形势及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全面推进,有利于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能源基础设施大通道,但是能源发展方式的改变、节能减排硬性指标的约束等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我县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制造业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等也对能源结构、能源供给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能源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主要是:
一、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县能源生产和消费还是以电力和煤炭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天然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率较低,能源结构较简单,与构建建宁“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结构体系还有差距。
二、能源产业基础仍然薄弱。已建成的水电站不同程度地存在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电力发展和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电能的利用率,电网35kV线路多为单链、单辐射供电结构,电网较薄弱,电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还不高;天然气管网建设严重滞后。
三、能源信息监控和应急水平有待提升。现有能源监控系统仍处在起步阶段,监测站点少,监控能力不足;城市能源应急保障能力相对不足,能源供应安全存在一定风险,能源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能源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能源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加大,特别是能源投融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主要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有待理顺,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标准和服务体系尚待健全完善。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开源、节流、减排为重点,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创新能源体制机制,着力培育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着力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为推动建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节能优先。把节约优先贯穿于经济社会及能源发展的全过程,集约高效开发能源,科学合理使用能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节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较少的能源消费支撑较快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坚持发展为要。以保障安全稳定供应为前提,深入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发展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等能源项目,进一步扩大能源生产规模,完善能源替代和储备应急体系,着力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三、坚持创新发展。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培育以能源节约、低碳技术以及能源利用方式改进为代表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现代能源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开发应用,不断提升能源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坚持民生为本。把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能条件作为能源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城乡配电网升级改造,加快农村地区能源发展,加大重要能源运输通道和基本能源保障建设力度,实现产业做强做大与人民群众用能条件改善的有机统一。
五、坚持清洁为基。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资源转化利用,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资源、环境、安全、技术、经济等因素,结合发展实际,确定我县“十三五”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一、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十三五”期间,既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又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至2020年建宁县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36.26万吨标煤,年均增长4.36%,其中:煤炭消费量为30.28万吨,石油4.24万吨,天然气1.3亿立方,年均分别增长3.1%、2.9%和9.6%。
二、能源结构优化目标。“十三五”期间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兴能源。至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为煤炭38.6%、石油7.1%、天然气6.8%、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占47.5%。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5年的57.30%下降到38.6%,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34.78%提高到44.50%,清洁能源比重大大提高。
三、电源点发展目标。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合理布局电源建设,优化电源结构。继续推进一批风电、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力争到“十三五”末我县清洁能源发电比重达60%。
四、电网发展目标。持续加强电网建设,完善配电网络结构,全面解决低电压、卡脖子、频繁停电等供电问题,实现县城220千伏变电站和乡镇35千伏变电站的全覆盖,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的现代配电网,适应分布式电源高渗透率接入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的“即插即用”。
五、天然气利用目标。按照公平准入、设施公用、多气源、双管网、互联互通、保障安全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建设天然气管网工程;推进天然气下游产业利用项目建设,推动天然气管道向城区和重要乡镇、开发区延伸。
六、节能环保目标。2020年建宁单位GDP能耗降至0.46吨标煤/万元,比2015年降幅约19%。
“十三五”建宁县能源发展主要目标 |
||||||
类别 |
指 标 |
单 位 |
2015年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属性 |
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 |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
万吨标煤 |
29.77 |
35.82 |
4.00 |
预期性 |
其中:煤 炭 |
万吨 |
26.16 |
30.28 |
3.14 |
预期性 |
|
石 油 |
万吨 |
2.78 |
4.24 |
10.50 |
预期性 |
|
天然气 |
亿立方 |
0.82 |
1.30 |
11.70 |
预期性 |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 |
% |
34.78 |
44.50 |
1.94 |
约束性 |
|
全社会用电量 |
亿千瓦时 |
3.16 |
4.00 |
4.84 |
预期性 |
|
用电最高负荷 |
万千瓦 |
6.20 |
8.00 |
5.23 |
预期性 |
|
人均综合用电量 |
千瓦时 |
2442 |
3076 |
4.72 |
预期性 |
|
电力 装机 |
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规模 |
万千瓦 |
0 |
6.5 |
— |
预期性 |
新增水电发电规模 |
千瓦 |
/ |
3020 |
|
预期性 |
|
清洁能源发电比重 |
% |
/ |
60 |
|
预期性 |
|
节能 环保 |
单位GDP能耗 |
吨标准煤/万元 |
0.57 |
0.46 |
-19 |
约束性 |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优化能源结构
一、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加强煤炭质量监管,禁止购进高灰分、高硫分煤炭。
二、加大天然气利用力度。加快推进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推动城市天然气管道建设,拓展非发电用燃气市场,进一步延伸LNG产业链,开展分布式燃气能源站项目前期研究,促进民用、交通、工业领域的天然气消费比重显著提高。
第二节 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
一、有序开发风能发电。有计划地推进陆上风电的规模化开发和管理,有序开发风电项目。“十三五”期间,建成建宁甘家隘风力发电项目,积极推进建宁中畲风电场、金铙山风电场、溪源乡平垌山风电场前期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
二、积极推进光伏发电开发。积极开展太阳能资源评估工作,鼓励在可利用建筑面充裕、电网接入条件好、电力负荷较大的经济开发区以及结合已建的生态治理、设施农业、渔业养殖、粮库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推进闽源电力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农村光伏扶贫发电项目的建设。
三、规范水电开发。除以防洪、供水、灌溉等为主兼顾发电的水资源开发项目外,原则上不再新建水电站。对区域生态影响大的小水电,实行有序关停退出。鼓励不改变生态环境、不增加水库库区淹没、不改变水库主要特性的水电站进行技改增效,促进水能资源进一步得到科学、充分的利用。在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开展规划环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水能资源管理,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实施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促进水能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三节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一、完善主干输电网架结构。加大220千伏及以下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力度,稳步推进电网智能化,推进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前期进展,实现县域220千伏电网全覆盖;县域形成110—35千伏的链式、单环网和双辐射为主的网架结构;乡镇实现35千伏及以上电网基本覆盖,全面提高电网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构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
二、增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快构筑“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配电网。加强配电网络结构,实现110、35千伏电网N-1通过率100%,10千伏N-1通过率中心城区和城镇100%、农村93%。增加配电网电源布点,大幅提升户均配变容量,2020年中心城区、城镇、农村分别达6千伏安、5千伏安、3千伏安,偏远自然村台区不低于2千伏安;进一步缩短台区低压供电半径,2020年基本消除超过500米的台区;加强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替代工程的配套电网建设,保障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多元负荷无障碍接入需要。提高电网装备水平,优化设备序列,简化设备类型,全面淘汰S7及以下高损耗配变;推进配电自动化全覆盖,实现配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电网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三、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积极适应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型产业发展以及农民消费升级的用电需求,推进新型小城镇和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十三五”期间重点通过建设35千伏变电站和改造中压网络,有效缩短中压供电半径,消除供电超过15公里的中压长线路,全面解决农网季节性负荷供电“卡脖子”等问题;加强低压配电网建设,合理规划台区布点,加强集中改造,有效提高农网户均配变容量,全面提高农网供电质量、可靠性和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供电可靠率达99.92以上,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6以上。
四、加快构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加强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和建设,以满足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至2020年,根据我县高速公路服务区实际,规划建设4座城际快充站;优先建设公交充电基础设施,新增2座公交车充电站;在社会停车场所,布局建设2座公共充电站,10-50个公共充电桩,以满足社会充电需要;引导和推进社区、企业、政府机关停车场所配建20-100个充电桩,鼓励有条件的设施对社会公众开放。至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完善加快能源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县政府成立县能源发展领导小组,建立统一的县能源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能源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问题协调,加大能源项目调研储备力度,密切关注国家和省、市能源产业政策的调整; 各乡(镇)各部门要相应建立促进能源发展的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和责任,营造出更加协调、齐抓共管促进能源发展的工作氛围,为加快能源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协调管理
(一)加强能源产业运行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托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的统计、预测、预警体系,跟踪监测并及时调控全县高耗能行业各项能源消费等指标。
(二)落实要素资源保障。加强项目用地、用林等要素保障,注重提高要素保障效率,提升要素利用效益。创新思路破解融资难题,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能源项目的开发利用。
三、推进规划实施
(一)抓好项目建设。落实重点项目分级管理和目标责任机制,加强项目动态管理。提升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严格项目建设程序,规范招投标管理,强化安全质量监管。落实“五个一批”项目工作机制,推动形成重大项目滚动实施、有效接续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加强规划衔接。将能源专项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一实施,制定各项能源设施布局实施方案,并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
(三)精心组织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切实落实好本规划涉及本地区、本领域的各项目标任务。对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以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点改革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能源设施建设与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附件:建宁县“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库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规模 |
总投资 (亿元) |
|
合计项 |
|
39.604 |
(一) |
光伏发电(4项) |
|
4.78 |
1 |
建宁县高速公路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
3.5MW |
0.40 |
2 |
铙山纸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 |
10MW |
0.98 |
3 |
光伏发电扶贫产业项目 |
30 MW |
1.60 |
4 |
开发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
20 MW |
1.80 |
(二) |
风力发电(4项) |
|
30 |
5 |
建宁县中畲风电场 |
50MW |
5 |
6 |
建宁县金饶山风电场 |
50MW |
5 |
7 |
建宁里心镇甘家隘风场 |
60 |
10 |
8 |
建宁溪源乡平垌山风电场 |
100MW |
10 |
(四) |
水力发电(5项) |
|
0.224 |
9 |
建宁县宁溪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 |
装机容量增加1850kW |
0.075 |
10 |
建宁县黄埠乡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 |
装机容量增加140kW |
0.018 |
11 |
建宁县么下山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 |
装机容量增加310kW |
0.020 |
12 |
建宁县岭腰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 |
装机容量增加320kW |
0.014 |
13 |
建宁县龙头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 |
装机容量增加400kW |
0.097 |
(五) |
变电站( 2项) |
|
1.57 |
14 |
建宁县220千伏饶山变新建工程 |
180兆伏安 |
1.57 |
二 |
天然气(3项) |
|
2.93 |
15 |
建宁城区天然气管道建设 |
2万户用气 |
1.5 |
16 |
明一LNG气化站 |
|
0.03 |
17 |
开发区分布式天然气项目 |
年供LNG4万吨 |
1.40 |
三 |
其他(1项) |
|
0.10 |
18 |
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 |
|
0.10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