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7100-3000-2021-00066
  • 备注/文号: 建政文〔2021〕109号
  • 发布机构: 建宁县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 2021-10-20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建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宁-福建农林大学)共建方案的通知
建政文〔2021〕109号
来源:建宁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 时间:2021-10-20 16:28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宁-福建农林大学)共建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建宁县人民政府

                          202110月20日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建宁-福建农林大学)共建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21〕10号)精神,建宁县联合福建农林大学申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经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推荐,农业农村部审核并发文《关于公布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的通知》(农科(推广)函〔2021〕10号),建宁县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为确保共建工作顺利实施,结合校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围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目标任务,通过校县共建,力争到2025年,农业科技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建宁县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特色产业优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形成以水稻种子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种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以“五子”为主的产业链产值和乳业全产业链产值均达100亿元以上;县域内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相比2020年减少1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2.5%,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业“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农产品加工产值占比明显提升,高素质农户、农村科技人才比例明显提升。围绕乡村环境治理和构建农业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技术需求,农村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当地农民接受高素质培训和中高等学历教育规模明显扩大,农村科技人才比例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探索一个支撑模式。福建农林大学根据建宁县农业科技需求遴选相关专家组建支撑建宁县农业科技先行县专家组,专家组汇同建宁县本土专家和政府部门主要领导在全面调研梳理建宁县产地环境、资源禀赋、产业类型、主导品种、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经营主体、三产融合、品牌打造、金融支撑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围绕建宁县“五子”主导产业,梳理产业的科技短板,组建相应专家团队,采用技术成果转移应用、委托攻关、联合攻关等形式,补齐“五子”产业科技短板,积极探索校县共建运行模式,探索总结一个支撑模式。

(二)解决一批技术难题

1.产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当前,建宁县种子、莲子、梨子、桃子、无患子产业急需解决的技术突出问题:

1)五子产业包括种子产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制种生产环节机播(育)、机插、“建宁通心白莲”产业主推品种退化、建莲腐败病危害、建宁县黄花梨(玉梨)、黄桃产业鲜果保鲜等技术、无患子产品深加工技术等关键生产技术环节存在瓶颈,总体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力成本高,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瓶颈”问题。农户主要收入仍然以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导致农户难以分享更多的二、三产业利润,从而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成为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瓶颈”。莲子、果子等产品仍然停留在提供初级产品的阶段,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产业带动力不强,急需农产品加工环节等技术支撑。

3)科研育种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创新瓶颈没有明显突破。杂交水稻本地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仅35个,且生产规模不大,制种基地还只是外地种子企业生产种子的“代工厂”,本地企业科研育种水平亟待提升;无患子产业方面,还未选育出得到普遍认可的高产稳产、皂苷含量高的推广品种,无患子皂苷提取率较低,皂苷提纯技术和无患子皂苷功效应用研究还在探索阶段。助推“五子”产品提档升级还有差距,急需科研育种及农产品转换等技术支撑。

2.解决方案。围绕建宁县种子、桃子、梨子、莲子、无患子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与福建农林大学建立相关科研平台,确定课题,实行揭榜挂帅,分类做到团队、任务、资金、考评“四落实”,解决相关技术瓶颈问题。

1)做好顶层设计,做细产业规划。围绕共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合作任务,组建技术团队和专家咨询服务团队,采取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细化每阶段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为建宁农业产业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引进、项目建设技术研发提供咨询服务。

2)实行揭榜挂帅,做优产学研推攻关。开展五子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依托福建农林大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重点围绕五子科研育种、绿色栽培、生物农药、植物保护、生态农业、植物疫病防治、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开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研究和解决制约产业提升的技术难点、优势特色农业经济增长点,促进建宁五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是加强建宁水稻种子育种科研攻关。重点围绕“两系杂交稻制种的育性风险控制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播、插、收、防(配套)技术集成”、“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等方面的研究,技术成果完成后,将进一步健全企业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企业制种效益,增强种子基地竞争力,打造成为“育、繁、推一体化”的科研育种及新品种示范基地。二是加强建宁黄花梨(玉梨)、黄桃产业升级科研攻关。重点开展黄花梨(玉梨)、黄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攻关,加快相关新品种示范推广,促进建宁黄花梨(玉梨)及黄桃产业绿色发展和产业链全面升级,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三是加强建宁通心白莲育种科研攻关。建立科研攻关平台,加强建宁通心白莲育种栽培科研攻关,选育建莲新品种,研究综合防治建莲腐败病新技术,解决建宁县“建宁通心白莲”产业近年生产出现的品种退化与腐败病综合防治等问题,促进建莲产业链全面升级,为建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四是加强建宁无患子育种科研攻关。选育高产稳产、皂苷含量高的无患子新品种,加快皂苷提纯技术和无患子皂苷功效应用研究,助推无患子产品提档升级。

3)谋划突破卡脖子项目,推进产业融合。围绕共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合作任务,积极争取科研项目经费,大力发展“五子”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整合国家制种基地和国家产业园资金,规划建设中国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等农产品加工基地,延展农业产业链,促进建宁“五子”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建宁五子·秘境好物”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介,加快培育形成以“建宁水稻种子”“建宁通心白莲”、“建宁黄花梨(玉梨)”、“建宁原森堂(无患子)”为主要产品的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实现建宁产品向建宁品牌转变。

4)精心组织实施,强化人才培训。依托福建农林大学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养,采取“科技特派员”“定向委培”“挂职”“蹲点”“科技小院”等方式,统筹加强农村管理人才、创业人才、服务人才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乡村振兴人才保障。同时加强合作,将建宁县作为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实习培训教育基地。

(三)共建一批展示基地。依托现有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稻种基地等,联合当地规模经营主体,协同打造集试验、示范 、推广、培训于一体的科技展示基地、人才实训基地,组织专家团队通过挂职、蹲点等方式提供长期技术服务,开展覆盖全产业链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新材料集中试验、交流观摩和技术培训等活动。建立种子、梨子、黄桃、猕猴桃、莲子、茶叶、食用菌各1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每年建立7个及以上示范展示基地,培育400个科技示范户。到2025年,力争创建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3个以上。

(四)共建一批智慧农业试验区。围绕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共建一批集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的农业试验区。推动托斯卡纳、绿源果业等生产主体智能化发展,力争2025年全县省级以上智慧园达2个以上。加快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县建设,深化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完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实现逐年减少2%;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促进农药减量增效,农药实现逐年减少2%。

(五)建成一批技术服务平台。依托建宁县莲子科学研究所、省级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站、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等科研平台,共建产学研联盟,实施科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千万行动。与福建农林大学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将专家团队的科技成果面向经营主体开展线上线下技术转让和服务,每年建立种子、果子、莲子等农业科技示范主体7个以上,示范推广五新技术14项以上。

(六)扶持一批经营主体。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共建期内(至2025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5家以上;年新增培育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场15家以上,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组织6家以上。

(七)打造一批宜居乡村。聚焦农村人居环境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重点,围绕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可再生能源利用、农业投入品科学施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生态环保技术革新等关键环节,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乡村向绿色低碳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县打造40个宜居乡村。

(八)培养一批乡村人才。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养,统筹加强农村管理人才、创业人才、服务人才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技能培训等,培育适应返乡下乡企业需求的知识型、技能型、实用型劳动者。一是落实乡(镇)定向委培招生工作。2022-2025年继续开展乡(镇)紧缺人才的定向委培工作,2022--2025年每年委托福建农林大学定向培养本科生3人,定向委培生毕业生到乡(镇)农技(畜牧)推广机构工作。二是提升在职专技人员专升本学历教育。选送非农专业或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县乡农技人员,参加福建农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自主招生试点考试和专升本函授学习教育。2022--2025年每年组织乡(镇)农技(畜牧)人员参加福建农林大学专升本函授学历教育4人以上。三是推进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工程。2022--2025年每年开展高素质农民专科学历教育生源招生15人以上;开展2022-2025级农广校招生,每年招收“现代农艺”或“果树栽培”专业25个学员。四是加强示范主体培训。组织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等示范主体参加部、省、市级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每年培训30人以上。五是全面组织示范户培训。每年组织种子、桃子、梨子、莲子等示范户300人以上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认定高素质农民100人以上,至2025年全县建立一支拥有1300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通过平台学习和线上指导等方式,年完成县乡(镇)村线上远程指导培训1万人次左右。遴选培育一批高素质乡土人才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实施步骤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协作共建、精准施策的原则,5年内共分四个阶段推进先行县创建各项任务落实:

2021年:起步实施阶段。制定先行县创建规划,明确目标、工作机制、建设内容、建设地点、资金筹措、责任主体等内容并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召开动员会,实行挂图作战。

2022年:全面推进阶段。在总体方案、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签订合作协议、细化扶持措施,全面推进工作。

2023-2024年:重点突破阶段。根据任务推进情况和重点工作需求,及时梳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确保目标任务按序时进度完成,同时做好先行县的各项迎评认定工作。

2025年:开展先行县建设经验总结。研究归纳成熟的技术路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学习交流,示范推广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新媒体应用,营造有利于先行县建设的舆论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校县合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双方合作共建的具体事务,争取上级组织部门支持选派科技副县长到建宁县挂职。为加强沟通,福建农林大学由分管科技服务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负责人任副组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联络单位;建宁县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为联络单位,联络单位负责落实和执行校县合作相关事项。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合作共建工作的统筹领导,建立畅通的信息双向传递渠道,定期举办校县合作联席会议,交流合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共建工作中出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相互支持配合,形成共建合力。

(三)共建农业产业研究院。以水稻、莲子种业为主导优势产业,选派专家技术团队共建“五子”特色产业研究院,致力打造建宁“五子”产业前沿科技创新、高端成果展示、高新企业孵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产业创新高地。

(四)营造良好合作环境。福建农林大学根据建宁产业发展需要,组建专业化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全产业链科技服务,同时,优先将科技成果在建宁县推广转化,共同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建宁县根据县情出台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相关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每年安排必要的科技专项资金用于实施相关科研与推广任务以及科技示范基地、产业研究院、专家智库平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等。

 

附件: 福建农林大学与建宁县人民政府共建农业科技现代

化先行县任务分解表

 

 

 


附表

 

福建农林大学与建宁县人民政府共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元

序号

任务名称

建宁县实施主体

福建农林大学

建设

地点

建设

规模

建设内容

建设

年限

总投资

年度投资

技术支撑单位

牵头人

电话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1

粮食产区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

县农业农村局

农学院

林荔辉

13705088727

溪口镇

2000亩

创建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示范片面积2000亩,配套实施防虫网集中育秧、母本机插、采用“无人植保机”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授粉后及时割除父本等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

2021

-

2025

300

50

60

60

60

60

2

智慧种业示范基地建设

县农业农村局

园艺学院

钟凤林

13774563218

濉溪镇

溪口镇
里心镇

2000亩

布设智能化生产监测设备、生产监测数据收集处理设备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集现代种业产业展示、示范于一体的智慧种业基地。

2021

-

2022

600

400

100

100

 

 

3

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基地建设

县农业农村局

农学院、

园艺学院

陈选阳

李永裕

1363528124318660858487

里心镇

溪口镇

1500

完善基地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等,配套必要的农机具和仪器设备,展示高产优质品种及其配套水肥高效利用、管理智能化等技术,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综合应用,示范带动良种良法紧密结合。

2021

-

2025

600

0

200

400

 

 


序号

任务名称

建宁县实施主体

福建农林大学

建设地点

建设

规模

建设内容

建设

年限

总投资

年度投资

技术支撑单位

牵头人

电话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4

莲子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福建文鑫莲业有限责任公司

食品科学学院

曾红亮

15980201359

福建文鑫莲业有限责任公司

 

针对莲子产品单一、加工技术薄弱、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等技术瓶颈,开展莲子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系列新产品(如:莲子粉、莲子米稀和莲子益生粉等)的开发与应用,促进建莲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莲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4年

300

100

100

100

 

 

5

建莲废弃物在银耳工厂化栽培中的利用

福建信龙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生命科学学院

孙淑静

18259159566

中国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里心镇工业园区2号

 

本着校企联合,产学研合作原则,就地取材,研究使用建莲废弃物替代棉籽壳作为银耳基料,优化栽培工艺,实现高品质银耳的工厂化生产。进一步提升经济与生态效益,消化当地农业废弃物,实现产业增值增效,带动区域银耳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年

1300

800

300

200

 

 

6

莲基因组三代测序

建宁县莲科所

食品科学学院

郭泽镔

13763838550

建宁县

 

对福建省主栽莲子品种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从基因组水平上对莲子的生长、发育、进化、起源等问题进行研究,揭示控制莲子合成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关键基因。在莲子品质改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莲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3年

100

60

30

10

 

 


序号

任务名称

建宁县实施主体

福建农林大学

建设地点

建设

规模

建设内容

建设年限

总投资

年度投资

技术支撑单位

牵头人

电话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7

莲子系列食品深加工产业化

福建闽江源绿田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食品科学学院

张怡

13809542260

建宁县开发区孔家领产业园区

 

用地面积33333 平方,建设厂房及仓库95000平方,研发大楼、员工宿舍及办公配套8500 平方。建设水、电、消防、环保等配套设施;购置生物速冻生产线、全自动易拉罐生产线及膜过滤系统、UHT超高温杀菌机等设备185台套,建成后年产1万吨速冻鲜莲、7千吨干莲、2.5万吨易拉罐鲜莲罐头及莲籽露、莲芯雪等灌装饮料、1.5万吨利乐包莲子汁等。

2021

-

2023

3000

800

1500

700

 

 

8

标准化现代精品果园展示基地

县农业农村局

园艺学院

陈发兴

13665051010

建宁县绿源果业有限公司

(溪口镇枧头村)

1000亩

进行果园改造适机化400亩,建设智能温控大棚(设施栽培)100亩;新建梨桃种质资源圃、新品种引种筛选圃各10亩、建立新品种区试园50亩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栽培模式展示基地500亩,配套进行果园道路系统和排灌沟渠建设;建设水果科技小院100亩;新建3000平方米分级、包装车间及物料库;新建3000吨保鲜库及配套附属设施;引进实用新型果园作业管理机械进行示范推广;引进果园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和技术设备,加大果园物联网建设和品牌建设力度,引入高端商超投资合作,同时植入果园休闲观光相关项目,发展农旅结合。

2021

-

2025

3000

600

600

600

600

600


序号

任务名称

建宁县实施主体

福建农林大学

建设地点

建设

规模

建设内容

建设年限

总投资

年度投资

技术支撑单位

牵头人

电话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9

建宁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县农业农村局

园艺学院

郭玉琼

13960783190

全县各乡镇

3000亩

改造提升低产茶园1000亩、新建茶园3000亩、保护与开发高山野茶1000亩;改造原有茶叶初制加工设备、提升加工工艺,建设标准化茶叶初制厂3个;培育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3个,加强技术培训,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和制茶工艺水平;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建宁茶叶公共品牌,提升茶叶营销水平;促进茶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观光休闲精品茶园2个。

2021

-

2025

1000

200

200

200

200

200

10

冬种紫云英示范推广

县农业农村局

资源与环境学院

周顺桂

18350129974

9个乡(镇)

150000亩

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工作,每年完成冬种紫云英播种面积3万亩,建立百亩示范片9片,项目区减少化肥施用量≥3%。

2021

-

2025

300

60

60

60

60

60

11

农科教示范基地

县农业农村局

农学院、园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季彪俊郭玉琼孙淑静

136352645271396078319018259159566

建宁县

100亩

建立种子、梨子、黄桃、猕猴桃、莲子、茶叶、食用菌各1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021

-

2025

280

56

56

56

56

56

12

建宁县农业生产智慧化示范

县农业农村局

园艺学院

钟凤林

13774563218

建宁县

400

总投资400万元,计划建设2个农业生产智慧化示范项目,内容包括智慧园可视化管理系统、生产智能化管理系统、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公共信息服务管理系统、成果展示中心、信息化新技术应用等,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信息化水平,扩大企业生产效益。

2021

-

2025

400

100

100

 

100

100


序号

任务名称

建宁县实施主体

福建农林大学

建设地点

建设

规模

建设内容

建设年限

总投资

年度投资

技术支撑单位

牵头人

电话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13

化肥减量增效示范

县农业农村局

资源与环境学院

周顺桂

18350129974

溪口、濉溪为核心,辐射全县各乡镇

200亩

根据土样检测及田间肥效试验示范结果,完善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和优化施肥方案,发布肥料配方信息,发放施肥建议卡,每年建立试验示范片2片200亩,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万亩(次),带动全县化肥使用量减少2%。,示范片化肥用量减少3%以上,水稻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

2021

-

2025

50

10

10

10

10

10

14

高标准农田建设

县农业农村局

资源与环境学院

周顺桂

18350129974

9个乡镇

83000亩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田耕作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2021年完成2.2万亩建设任务,2022年完成3.1万亩建设任务,2023-2025各完成1万亩建设任务。

2021

-

2025

12034

3057

4177

1600

1600

1600

15

农药减量增效示范

县农业农村局

植物保护学院

肖顺

18059003319

核心示范点濉溪、溪口、里心,辐射全县各乡镇

500亩

每年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500亩,辐射面积10000亩次以上,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5%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3%以上,带动全县农药使用量减少2%。

2021

-

2025

100

20

20

20

20

20

1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县农业农村局

经济管理学院

黄怡

13696832861

各乡镇

 

培育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业主,建设成产品质量安全、经济效益较好、管理水平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

 

300

150

150

 

 

 


序号

任务名称

建宁县实施主体

福建农林大学

建设地点

建设

规模

建设内容

建设年限

总投资

年度投资

技术支撑单位

牵头人

电话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17

打造一批宜居乡村

县农业农村局

海峡两岸乡村振兴研究院

曾芳芳

13960757675

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10个村

围绕宜居乡村的关键技术短板,开展生态环保技术革新;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计划,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农村路沟渠、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美化亮化村庄,引导村民养成了彩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向绿色低碳发展。

2021

-

2022

4000

2000

2000

 

 

 

18

高素质农民培训

县农业农村局

继续教育学院

吴鹏程

13959197959

全县

500人

每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300人次以上,组织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00人次。

2021

-

2025

300

60

60

60

60

60

19

经济林无患子良种栽培,水肥管理技术

福建源华林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林学院

闫小莉

18810578461

建宁县

1500亩

针对无患子良种栽培与水肥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服务,通过合理的水氮耦合集约经营的管理措施,有效提高无患子生产力,实现生态友好和丰产的培育技术体系。

2021

-

2023

300

50

150

100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文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