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家乡概况

日期:2018-05-30 08:25 来源:建宁县政府
| | | |

 

 

   伊家乡位于县境南部,北纬26°41′,东经116°47′,距县城27公里。东与均口镇相邻,南至宁化县安远乡,北界里心和溪口镇,西靠黄埠乡。境域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47公顷,林地面积9335公顷,有毛竹1466.67公顷、油茶106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全乡辖8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103个自然村,14382人。

 

伊家建乡历时虽不长,但乡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宋、元朝伊家属西乡辖都上、都下保,明、清朝属南区辖都上、都下保,民国30年伊家成立丰安乡辖8个保,苏区时成立兰溪区,辖5个乡,解放后属均口三区辖6个乡。1950年均口设第三区人民政府,辖宁安乡(均口)、丰安乡(伊家)、新安乡(濉城)三个乡。1951年成立均口供销社,1958年均口改称为人民公社,1972年从均口公社划出7个大队成立伊家人民公社,1984年人民公社改称为乡人民政府。伊家地属县边陲,三都隘为宁化,长汀的古通道。

伊家乡四周高山环抱,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丘陵与山地溪流交错,气候暖湿,森林茂密,动植物、水力资源丰富,地势南高北低,南面最高山峰马鞍山海拔994米。

伊家乡地处中亚热带,居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又有大陆性地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夏干湿差异悬殊,地形复杂,立体气候及地区小气候差异显著,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全乡各地累年年平均气温1117℃,累年平均日照数达1720.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9%,全县平均降雨量1700-2000毫米。伊家乡境内河流水域占地十分之一,主要是澜溪、都溪、东风水库、严坑水库及数口小山塘水库、池塘。

伊家乡山青水秀,物产资源丰富。全乡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里和庄园”。稻田有传统的养鱼技术,笔架、隘上村的鱼苗生产,有修久的历史,早负盛名,所产鱼苗,除满足本乡水面养殖外,还供应邻近乡镇、县的水面养鱼苗需求。伊家的熏鱼干品质好,风味独特,久富盛名。澜溪大苏坑蓝底红脚的红菇,闻名县内外。沙洲沿河两岸的乌梨木,质硬光亮。境内兰溪至今保存有大量的宋代古窑旧址。

总得来说,伊家乡是国家级生态乡镇。这里地质古老。地质结构形成于26.8亿年前,是八闽大地的起源地,地质学以伊家乡东风村天井坪命名,定名为天井坪地貌,是福建境内最古老的陆地,素有闽地之母之称。这里食材生态。独特的地质地貌、优良的水质和气候条件,孕育出品质一流的农副产品,境内伊米、红菇、稻花鱼、茶油、田螺、豆腐、熏鱼干闻名遐迩,吸引了众多人员前来品尝、购买。这里红色圣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19301月至19347月,红军四次进驻伊家,19345月红军司令部迁兰溪,闽赣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迁都上。毛泽东、朱德等曾在这里指挥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给伊家的山川增添了历史的光辉。黄埔军校首期学员、“沙基惨案”革命烈士陈纲诞生、成长在这里。这里交通便利。省道伊均路建成通车,莆炎高速(伊家段)已经动工,互通口离集镇所在地不足5公里,交通区位由劣势凸显优势。这里乡村美丽。我们致力乡村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先后打造了双坑、陈家、笔架等一批美丽乡村典范。这里民风淳朴。诚恳的伊家人民秉承了先辈们的淳朴精神,勤劳善作,乡风文明,不仅养育了一方儿女,更是培养一大批的优秀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