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口镇是建宁县的南大门,位于建宁、泰宁、宁化、明溪四县交界处,距县城25公里,全境总面积306平方公里,有耕地2.9万亩,山地38.9万亩,辖13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144个村民小组,215个自然村,总人口1.95万。
【历史沿革】均口镇系古时军事要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自宋建隆元年(960),均口属南区,因古有战营,故设有军事机构—军口巡检司,故称“军口”,后改为均口。均口革命传统光荣,1931年建立区人民革命委员会,1932年建立苏维埃政府和革命武装,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成立均口特区,组建特区游击队司令部,配合红军主力阻击敌军,后与闽赣第二作战区合并成立闽赣十二团,全镇13个村均属革命老区基点村,涌现了一大批英勇的革命烈士,仅苏区时期牺牲和参加长征失踪的革命烈士就有33人。1958年均口由第三区改为均口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制,改为“中共均口乡委员会”,9月成立均口乡人民政府,1997年6月撤乡建镇。
【地理位置】均口镇地处闽西北边陲,武夷山脉中段绵亘于境内东南部,位于东经116°30′08′′~117°34′,北纬26°27′37′′~27°06′16′′,平均海拔350米,官常村海拔最高850米。
【地形地貌】均口镇境内地势东南部群山耸立,东部等比山、燕子咀、石燕峰三山连成一片,是武夷山脉的延伸,东南部有11座千米以上山峰,西北部丘陵起伏,中间地带为山谷小盆地。
【气候特征】均口镇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1~17℃(记载极端最高气温40.3℃,最低气温—12.8℃),累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20.7小时。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入冬多霜,春秋季常出现倒春寒、五月寒、秋寒,年平均降水量1700~2000毫米,台田村年平均降水量最高2015毫米,境内海拔相差较大,东南部高山村于平原村气候略有差异。
【河流分布】均口镇境内主要河流7条,全长124.3公里,主流宁溪,发源于宁化县安远镇中顺山,流经5个村至合水口与伊家乡澜溪汇合成为濉溪,境内流域面积202平方公里,主河道长31.3公里。台田溪为宁化县水茜溪上游,发源于严峰山西南麓,是千里闽江发源地,境内溪长15公里,流域面积38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均口镇境内山上植被繁茂,多古木孑遗、飞鸟野兽,珍稀树种有红豆杉、银杏、钟萼木等10余种,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穿山甲、炼石羊等30余种,富含黄铜、高岭土、石英、黄岗岩等矿产,森林覆盖率达85%,气候温和怡人,是度假养生的天然氧吧,百姓淳厚质朴,庭院秀美洁净,乡风和谐文明,建筑继承闽西北斜坡面、黑灰瓦、大屋脊独特风格,错落有致,与山水环护,相互交融,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绿色乡镇。
【旅游资源】均口镇境内山清水秀,景色崎旎,旅游资源丰富。千里闽江发源地——严峰山,海拔1016米,闽江源拜水溯源项目正在推进。石燕峰海拔1327米,石凳、石屏、石床等天然景观成群,龙潭瀑布,飞流绝献,素有“建宁小洞天”美誉。有3A级景区---修竹(荷苑)莲文化主题公园(全省唯一以荷为主题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形成千亩荷花竞放奇观,成功承接第十届海峡诗会举办,是中国建莲嘉年华暨世瑜会启动地。九县石、鸳鸯湖、龙湖等自然风景区,到处青山绿水、田园花海。创建了3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1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2016年接待游客量达到20万人次,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集镇。境内还有多处温泉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交通区位】均口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四县交界处,省道205、306线贯穿全境,莆炎高速建设将开设互通口,蒲建龙湄铁路过境,成为区域城乡互联互通、内外畅通便捷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凸显。
【农业现状】均口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四子四叶(业)”传统特色农业档次不断提升,烟叶种植稳居全县之首,打造了莲子种植1个“千亩片”、10个“百亩点”,食用菌、紫薯、吊瓜、大闸蟹四大新兴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发展,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香菇年生产达800万袋,紫薯产业扩展至2000多亩,建立了三个百亩高产轮作示范片,大闸蟹成功养殖4年,已进入试推广阶段,“荷蟹”初具知名度,吊瓜面积达到600亩,探索棚下套种花生、魔芋,养殖鸡鸭等立体种养模式,增收效益明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国家部委
省级政府
省内地市
三明区县
新闻媒体
国家部委
省级政府
省内地市
三明区县
新闻媒体
主办:建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建宁县电子政务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