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不曾留名的他们 是建宁革命故事最好的见证

日期:2021-07-26 17:13 来源:人民论坛网
| | | |

  这面墙上展示的建宁县革命烈士的名字有些特殊,像朱小儿子、何牛奶子、廖毛伢仔……其实是乳名,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上午参军,下午就牺牲了,连个普通的名字都不曾留下,不知道他们是谁。”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副馆长林晓春动情地说,这一个个特殊的名字就是建宁革命故事最好的见证。

  林晓春介绍建宁革命历史。新华网 崔楠 摄

  6月22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福建站)采访团来到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这是全国首个以中央苏区反“围剿”为主题命名的专题纪念馆,馆内全方位展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历史。当年,成千上万名建宁儿女参加革命,有人被国民党抓捕杀害,有人在战斗中牺牲,还有人在随红军长征出发后失踪,为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在馆内的大型群雕前,“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那段反“围剿”的峥嵘岁月似乎就在眼前。

  

  红一方面军总部无线电台旧址再现当年收发电报情景。新华网 崔楠 摄

  “每一次讲解,对我来说就是一种鞭策。没当讲解员之前,我不曾感受到建宁的革命历史有这么伟大。来到这里之后,我被深深地震撼到,原来在建宁发生的这段反‘围剿’的革命事迹是‘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辉煌。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多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用我的语言和感情,来触动到这里的每一位观众,让他们感受到这段光辉历程。只要他们能带走一点知识,我就非常开心了。”林晓春说。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建宁县在青少年红色研学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林晓春说:“我们一直很重视对青少年的红色故事宣讲,孩子们可能一开始对红色文化没什么感觉,但实地参观了纪念馆,听了红色故事后会有较深触动。”

  近年来,建宁县立足革命老区苏区实际,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元素,对水尾红色景点、西门红军莲塘、桂阳游击队旧址等革命旧址进行修缮、提升、改造,恢复革命遗址原貌,将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红一方面军总部无线电台旧址等红色资源串联,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新亮点、红色印迹新名片。(崔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