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我为群众办实事”优秀案例展示(四)

日期:2022-01-11 08:45 来源:中共建宁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建宁县融媒体中心
| | | |

  

  县人民检察院:落实“一号检察建议” 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实施背景

  

  为贯彻落实高检院“一号检察建议”和省、市检察院专项部署,深入开展预防性侵害安全教育、切实加强教职员工队伍管理、严格执行校园安全管理规定、不断完善预防性侵协同机制、持续强化学校安全督导检查,建宁县人民检察院多措并举,有效推动“一号检察建议”落实见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沟通协调,加强共治共防。深化检校协作机制,定期与教育部门召开座谈会,选派业务骨干担任县域主要学校法治副校长。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和一体化未成年人司法办案专区。与县公安局共同筹建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救助中心,联合八家单位出台《对未成年被害人实行“一站式”救助实施办法(试行)》。与团县委、县启航社工签订关于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引入司法社工的《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

  二、注重实地调研,落实监管责任。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对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专项整治,强化对KTV、网吧等场所的监管力度。开展校园内外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联合县公安局、教育局组成检查组,对城乡重点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全方位、广覆盖安全督导检查,对学校在安全管理和法治教育方面的薄弱环节,通过发出检察建议,助推机制完善,消除安全隐患。

  三、强化家庭教育,共护春蕾安全。联合县公安局等六部门制定《关于组建建宁县春蕾安全员队伍的工作意见》,督促各乡镇成立春蕾安全员队伍,联合妇联、民政等部门开展摸排走访,完成对辖区内困境、留守儿童入户走访、建档工作。联合相关部门成立“春蕾幸福家”家庭教育工作室,会签《关于建立“春蕾幸福家”家庭教育工作室的实施方案(试行)》,为涉案未成年人、春蕾儿童法定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促进落实家庭保护责任。

  

  三、工作成效

  

  建宁县人民检察院以“社会支持一体化”新时代未检工作模式,竭尽全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近年来,累计对3起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启动“一站式”救助,引入青少年司法社工帮教考察,对3名在校高中生和5名未成年人进行帮教,11名涉罪未成年人通过帮教改过自新、回归社会。抽调8名业务骨干加入市检“红杜鹃法治巡讲团”,采取线上直播和现场活动相结合方式,在全县城乡重点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在校生司法保护课”和“教职员工预防犯罪教育警示课”,对1000余名教职员工和5000余名在校学生进行的法治教育,实现县域中小学普法全覆盖,有效提升了教职工和在校中小学生自觉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团县委:“六化联动” 守护重点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实施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许多父母忙于生计而对孩子疏于照顾,监护缺失缺位、防范意识薄弱使得孩子失去应有的关爱而误入歧途。2021年,建宁团县委以实施“青春护雏”为抓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重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启动“六化联动”重点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持续营造良好氛围。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服务网格,精准动态管理。联动全县13家青少年权益机构和成员单位与村(社区)定点挂钩,组织干部、社工、志愿者等与重点青少年群体结对帮扶。根据对象访谈、问卷调查、测试评价等摸底情况,深度分析青少年身心状况,规范数据采集和建档立卡,按年龄分为初小组、高小组和中学组,定期开展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偏差行为调整、成效评估调查。2021年以来,已建档80余名服务对象,为提供持续有效的个性化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聚焦问题本质,分类实施援助。依托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建宁县启航社工,以“社工服务+心理援助”模式,为“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精准提供心理咨询、权益维护、行为调整、健康成长等专业社工服务。通过“心理咨询师+社工+义工”方式开展各类体验式主题课程,帮助其提升情绪管理、人际互动等社会情感能力;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对行为偏差逆反期问题青少年开展心理调适和行为训练等个案服务,纠正问题行为偏差,帮助解决成长困扰;引导有厌学情绪的问题青少年参与系列学习兴趣小组,提供课业辅导支持,帮助突破学习障碍、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同时,开设专题研究青少年抑郁情绪、失眠焦虑、网瘾等常见心理问题对症解决方案。

  三、联动各方力量,打造关爱矩阵。围绕“青春护雏”主题,联动形成“大权益、大预青”治理格局,引导各预青单位凝共识、聚合力。联合县委政法委、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搭建青少年法治关爱平台,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开展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共开展法治宣传教育60余场次。与县妇联、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共同完善家庭心理健康服务,依托网格数据,及时发现化解邻里、家庭矛盾纠纷,共开展10例个案干预,缓和消除家庭内部矛盾从家庭角度关爱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动县委文明办、发改局、诚信办、公安局、金融办等部门,以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载体,深入开展青少年文明诚信教育和禁毒反诈宣传30余场次,着力提高青少年防诈自护和风险抵御能力。

  

  三、工作成效

  

  建宁团县委持续深化“六化联动”重点青少年服务机制,健全完善“社工服务+心理援助”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社工第三方“社会润滑剂”作用,着力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关注度和参与率,有效推动青少年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和帮扶援助,截至目前,已服务覆盖全县21所中小学,服务对象超1.6万人次,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源头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里心镇:集镇提质换新颜 改善环境惠民生

  

  一、实施背景

  

  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里心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统筹推进集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善“硬件”,提升“软件”,大力推进集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主要做法

  

  一、拆除违章搭盖,统一集镇风貌。对集镇违章搭建的雨棚、车棚、废旧广告牌等进行拆除,打造卫生院至开源广场诚信一条街,对永福路和永安路两侧沿街店铺占用公共通道行为进行整治,拆除违章建筑1500余平方米,实现摊物一律进店,人行道干净整洁。投资100余万元对集镇主干道沿街店面底招进行统一安装,极大地改善镇区的风貌。

  二、完善基础建设,优化集镇功能。根据建设海绵城镇的工作要求,分两期投入400余万元对集镇道路“白改黑”,降低集镇噪音,提高集镇空气质量;投资60余万元对集镇中心老旧社区楼改造,极大地改善镇区的风貌;实施亮化工程,对过境公路及集镇道路的盏路灯进行改造,打造圩街夜景,极大的美化、亮化集镇。

  三、突出河道整治,提升集镇品质。实施里沙溪水系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等措施,开展全河段清淤,新建生态护岸、人文景观节点、景观桥梁等,将里沙溪河流打造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健康河流,构建里心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示范区,提升里心集镇品质。

  

  三、工作成效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里心镇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通过开展集镇整治提升,完成集镇6条主干道沿街店面约5000平方米的底招统一安装,极大改善镇区的风貌,完成永福路和永安路约2万平方米“白改黑”建设;清淤疏浚河长约3835.66m;新建生态护岸长约6066.53m、生态巡查步道长2300.83m、排水涵管13座;新建人文景观节点2处、景观桥梁2座。

  

  溪源乡:浓墨重彩绘新景穿衣戴帽换新颜

  

  一、实施背景

  

  为有效解决全乡“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的突出问题,溪源乡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按照“穿衣戴帽扮靓丽”的要求,提升乡村建筑风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切实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二、主要做法

  

  一、提升乡村风貌“颜值”。以“艺术赋能+农房改造”的模式开展农房立面整治。重点围绕集镇沿线、省际边界、旅游景区等村庄建设美丽乡村廊道,注重发掘和保留乡村文化,突出各村特色,实施房屋外立面改造。以“古韵竹乡”为主题,对集镇60余栋农房进行改造,形成具有黑瓦白边江南古韵风格的建筑风貌。上坪村17栋裸房立面改造延续杨家祠堂立面元素,彰显古村韵味。

  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溪源乡积极推行村民夜谈方式,乡主要领导、各挂村领导积极进村、进组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项目清单。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集镇道路“白改黑”、省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田溪中小河流域治理等民生项目。

  三、提升乡风文明。突出乡村振兴、孝廉文化、乡村旅游等特点实施墙体艺术彩绘,积极推动文化上墙,弘扬中华美德和时代风尚,使群众主动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营造出讲孝道、讲廉洁、讲文明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成效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溪源乡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通过开展乡村建筑风貌管控提升暨闽赣边界沿线整治百日攻坚战行动,全乡已集中改造房屋面积约10000平方米,拆除破旧附属房及违章搭盖约1500平方米,彩绘烤烟房20余栋,文化墙约1000平方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