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非法“洗钱”中隐藏着各类“帮凶”
“卡农”——专门为电信诈骗等犯罪分子提供银行卡用于流转涉案资金,进而非法牟利的犯罪嫌疑人。在已经破获的相关犯罪团伙案件中,犯罪成员中有一半以上的角色都是“卡农”。他们年龄普遍较小,近年大学生涉及此类犯罪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很多高学历的“卡农”,法律意识淡薄,被警方抓获前都“天真”地认为自己只是在做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殊不知早已触犯法律的红线。
“中介”——通过社交软件招募,并组织、率领一定数量的“卡农”,为上线“水房”提供资金流转业务,从中牟取一定比例手续费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团伙中,通常为了彼此“安全”,“中介”之间都有“行规”,那就是,在业务中“互不交叉”。这些“中介”熟知该产业操作流程,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以“跑积分”“刷流水”等噱头,利诱“卡农”加入。一般,“中介”召集到一定人员后,与上线“水房”协调,定好各自的利益分配后,组织“卡农”开展实际业务。这些“中介”经验非常丰富,选人条件十分严格,“有涉案记录的不要”“银行失信的不要”,为了此后的业务顺利开展,他们只挑身份干净的“白人”。
“操盘手”——“洗钱”活动的具体操作者,“水房”的亲信人员。这类人群熟悉各种电子转账软件的操作流程,一方面能够迅速、及时地实现涉案资金流转,另一方面能够为犯罪分子涉案资金的安全到账提供保障。诈骗而来的资金能否“快速又安全”到账,都取决于这条产业链的关键一环——“操盘手”。据悉,由于金融监管机构限制措施的不断加强,手机银行转账超过一定额度时,需要利用刷脸、指纹等生物识别来实现。在此过程中,为避免“操盘手”见“利”思迁,将资金转向他处,“操盘手”的角色设定必须是“水房”身边的可靠之人。
“水房”——利用“卡农”或“中介”提供的资金流转“服务”,与产业上游的电信诈骗团伙单线联系,开展“洗钱”活动的犯罪组织或个人,根据资金流水总额,按一定的比例抽取佣金。通过“水房”,犯罪分子大量涉案资金的流转需求得以实现。
来源:山西晚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