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当心:看病如遇“好心人” 谨防陷进“医托”坑

日期:2024-02-04 10:23 来源:建宁县司法局
| | | |

  在医院,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明明不认识,却“热心”地和你拉家常,让你感受到“温暖”,告诉你哪里哪里的医生是治这种病的专家,又便宜效果又好,这些医托经常出没于医院挂号处、医院大门附近、地铁口、火车站、医院等周边,用欺骗的方法引诱患者及家属上当受骗。

  日前,上海浦东新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医托”团伙诈骗案,该团伙内部分工明确,在上海各大医院进行“医托”诈骗,共涉及被害人1800余人,涉案金额达700余万元。

  2023年5月,赵先生陪同母亲在上海某三甲医院看胃病。挂号候诊时,一名男子上前与赵先生搭讪。交流病情过程中,此人透露自己也曾患有胃病,就是这家医院的一位老专家治好的,不过老专家已经退休了,目前在一家中医馆坐诊。此时,一名陌生女子也凑了上来,“同病相怜”的她表示,听到这位老专家的高超医术后很想去求医问诊,并邀请赵先生及其家人一同前去。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赵先生及家人与这名女子一起来到了“老中医”所在的中医馆。在前台挂号后,诊室里一名头发花白、身穿白大褂的医生为赵先生的母亲诊疗,并为其开具一份处方,另有一名医助在处方上写明疗程。挂号费加上药费,赵先生竟然需要支付8303元。

  发觉自己可能被骗的赵先生当天前往派出所报案。无独有偶,除赵先生外,另有多名被害人陆续因相同经历报案。一个流窜在上海多家医院诈骗病患的“医托”团伙浮出了水面。2023年7月,公安机关将该团伙老板易某、邓某波为首的数十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并于同年8月移送浦东新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2023年3月,春节刚过,曾因“医托”诈骗锒铛入狱的邓某波“重操旧业”,与易某在上海合作经营多家“中医馆”,这些所谓“中医馆”实际上是“医托”哄骗病患来找“假专家”看病、售卖高价中药的“黑诊所”。为了迷惑误导患者,这些“黑诊所”都挂靠于有资质的正规中医馆下,在正规的诊所里租用场地设置导诊台、挂号处、诊室,安排李某杰等三人冒充医术高明的退休老中医“坐诊”。这样的经营场地无疑为“黑诊所”施了一层“障眼法”,有时,挂靠的正规诊所搞活动,一些普通患者也被迷惑而走进“假专家”的诊室,误以为这是正规诊所的一部分。

  不光是门面上装点成“样子货”,整个就诊流程也是以假乱真,“医托”不仅要把患者骗进来,还要“做戏做全套”。易某团伙里的几十名“医托”分散潜伏在上海各大医院的候诊室,通常采用几名“医托”打配合的方式寻找“客户”,有搭讪的,有帮腔的,还有冒充病患一起前往“中医馆”看病的。

  为了不露出破绽,“医托”同样要走完挂号、就诊、开药、付费的全流程。被骗来的病患支付药费后,“医托”可从中抽取55%为提成,如果病患能来复诊,“医托”还能再拿一份提成,因此“医托”大都和病患保持着微信联系,谎称自己“服药后效果很好”,引诱病患再次上当。

  经审查,易某聘用的三名所谓“名医”仅持有医师执业证,并没有医托所吹嘘的所谓“高超医术”、“丰富经验”。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开具处方后确定用药疗程的权利也并不在“医生”手上,而是由毫无行医资质的“医助”制定。正规中药用药疗程应该在7-14天左右,而易某等人为了牟利,要求“医助”按照病患家庭住址、经济情况等制定药期,一般给本地病患一次开21天的药量,外地病患一次开28天。

  此外,易某还与一家药房的负责人袁某萍达成合作,由袁某萍的药房负责代煎药,通过修改处方的方式对药材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最后将药液寄达患者。在这样一番操作下,每贴中药的成本仅仅控制在20元,而实际卖给患者的价格却高出7-8倍。

  检察机关根据犯罪嫌疑人涉案时间对其所有转账凭证进行筛查,将该医托团伙所使用的收款平台的结算资金,按照付款人、付款时间与发药药房快递记录中的收货人、寄件时间匹配,审计后发现该团伙涉案金额共计700余万元,涉及被害人达1800余人。自2023年11月起,浦东检察院已陆续对该团伙“老板、医生、医助、医托”共计35人以诈骗罪提起公诉,目前,法院已对其中23名被告人作出判决。

  检察官提醒:此类医托诈骗大都为团伙作案、分工明确,误信“医托”不仅可能遭受经济损失,更有可能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作为患者,务必选择正规医院就医,对于候诊时突然靠近搭讪的陌生人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引诱患者去别处就医或者诋毁患者所在医院的。若不慎受骗,应第一时间索取并保存病历资料、转账记录、发票、收据等证据,并及时报警。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