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200元地摊货摇身一变成大师之作卖60多万,警惕以销售“藏品”之名实施诈骗套路
“想都想不到,仅仅通过看电视广告买了一次纪念品,就被缠上了,在销售顾问的诱骗下,不停地购买他们推荐的中金公司‘藏品’,直到发现上当受骗。可惜此时已经晚了,我们中很多人已经被骗得倾家荡产,生活陷入困境。”很多被谢留卿犯罪集团诈骗的被害人回忆起被骗的经历,仿佛做了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
被害人秦某龙在陈述中说,自己曾在网上购买过中金公司的瓷瓶,此后不久就有自称是中金公司的销售顾问联系他,推销各类所谓“藏品”,以“藏品”出自大师之手、限量稀缺、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几倍甚至几十倍升值空间为由,诱使他购买。
“有时候我对推销的‘藏品’比较犹豫或表示没有钱购买,就会有自称拍卖行的人联系我,称拍卖行正准备举办一次拍卖会,问我手里有没有相关‘藏品’,并告知这些‘藏品’可以拍出的价格,而所谓的‘藏品’正是此前向我推销的产品。他们在极力夸大收藏价值的同时,还表示会帮我安排拍卖,促使我借钱、贷款购买。”秦某龙说,然而,真正找这些拍卖行的人要求拍卖时,他们又会找各种理由推脱,最后干脆联系不上了。
被害人哪里知道,这些不过是谢留卿犯罪集团诈骗套路的某个环节罢了。为了实施诈骗,该犯罪集团设计了一套极具蛊惑性、欺骗性的诈骗套路,环环相扣,被害人根本没有招架之功,像是走进了迷宫,陷入诈骗的套路难以自拔,最终钱财被骗尽,甚至卖房、借高利贷购买。
这套骗术围绕骗取客户(被害人)购买“藏品”为中心,设计“话术”体系和诈骗流程。对外销售“藏品”统一以“北京中金收藏”名义,公司(犯罪集团)设立人事部、策划部、接线部、核单部、市场部、质检部等部门相互配合,实施诈骗:
先是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对客户的购买力、收藏兴趣爱好等进行详细分类并跟踪;再由客服人员按照犯罪集团培训的“话术”方案,从培养与客户的所谓“感情”开始以获取客户信任,通过在电话推销和微信聊天推销“藏品”,用稀缺、具备收藏价值、可迅速升值等常规诈骗虚假“话术”对被害人反复洗脑;如果常规诈骗手段未能得逞,当客户犹豫不决时,客服人员再使用承诺回购或帮助拍卖、谎称合买、冒充外地拍卖行等特殊手段,瓦解客户的心理防线,坚定被害人的购买意志,最终达到诱骗客户购买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该犯罪集团各部门在实施诈骗过程中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形成了一整套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缺一不可的“套路式”诈骗流程。
“公司‘话术’是策划部编辑的,主要是介绍‘藏品’作者的技艺高超,社会地位高、威望高,体现很稀缺、收藏价值很高,让客户觉得可以投资,以后可以卖出高的价格。”该犯罪集团客服二部主管常某在供述中称,客服使用的特殊“话术”有“抢名额”“冒充同行报高价”“冒充公司高层”“冒充拍卖行”等,“公司要求每个客服部门都准备几个外地手机,平时放在部门总监那里,用于客服人员模仿外地同行打电话给客户,冒充外地同行、冒充外地拍卖行人员报高价。据我所知,公司从来没有回购或帮助客户拍卖过‘藏品’。”
为便于实施诈骗以及逃避查处和打击,谢留卿先后在郑州、北京等地以他人名义设立多家公司,并以“北京中金收藏”名义进行销售,有意隐瞒公司实际经营地点等真实情况,不以公司的名义向被害人开具发票;隐瞒员工真实信息,不以中金鼎盛公司名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甚至使用魔音手机,统一使用化名,欺骗被害人;通过使用“话术”拖延退货、拉黑客户等方式处理“问题客户”,使被害人退货无路、维权无门,最终实现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目的。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