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规范“猫贷”平台应主动作为
近两年,一种所谓“免费领养猫咪”的模式兴起,让消费者以为通过按月支付猫粮费用就可轻松养猫,却发现自己不仅支付了高额“领养费”,还被迫接受商家提供的低质猫粮和服务。这种模式不仅未能真正降低养猫成本,反而让消费者承担长期的经济压力。
“猫贷”模式流行的背后,与支付平台推广的低门槛信用支付方式密切相关。然而,当消费者与商家发生争议时,支付平台却无法提供有效的申诉机制,导致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平台应当肩负起责任,更主动地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猫贷”模式借用“领养”的名义,将宠物及商品的销售包装成公益行为,无疑是在“消费”着公益领养平台的信誉。当公益的外衣被滥用,原本旨在传递爱心和责任的领养行为则会被误解为是为了创造经济效益,导致公众对这类平台的信任度下降。这对致力于真正救助动物的公益组织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打击。
来源:信用中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