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案例】莲香守诺——黄埠乡莲农陈德海的诚信故事
闽西北的建宁县黄埠乡,每到盛夏时节,千亩荷塘次第绽放,翠绿的荷叶间探出粉白的莲花。这里出产的"建宁通心白莲"以清甜香糯闻名,早在清代就被列为贡品。在桂阳村,55岁的莲农陈德海守着祖传的12亩荷塘,用三十年光阴书写了一段莲田里的诚信佳话。
一、一纸契约的考验
2022年7月,百年一遇的暴雨席卷闽北。连续七天的强降雨让陈德海蹲在田埂上愁眉不展——即将成熟的莲蓬被雨水打落大半,原本预估的2000斤干莲产量骤减至1200斤。此时,福州老客户林老板按照年初签订的每斤58元收购价,已将12万元预付款打到合作社账户。
深夜的堂屋里,陈德海盯着泛黄的记账本:往年市场价最高不过65元,眼下因灾减产,周边莲农的收购价已飙升至85元。妻子掰着指头算账:"按市价卖能多挣5万,违约金才3万..."话音未落,陈德海"啪"地合上账本:"做人要讲信用,祖辈采莲传下的规矩,签了红手印就不能反悔!"
二、莲田里的守望者
天刚蒙蒙亮,陈德海就带着合作社的秤杆守在村口。当其他收购商开着货车进村时,他挨家挨户劝说社员:"咱们的莲子要进药店、入超市,信用比金子金贵。"有人嘀咕他死脑筋,他却把自家莲子全数按约交付,连预留的50斤女儿嫁妆莲都装进了货箱。
这场诚信坚守意外打开了新天地。林老板将黄埠莲子推荐给同仁堂,经检测36项农残指标全部未检出,多糖含量高出普通莲子15%。消息传开,上海、广州的订单纷至沓来,香港余仁生连锁药房更是签下三年长约。如今合作社的"守信莲"比市场价高出20%,但客商们仍提前半年打款预定。
三、诚信种子的生长
在陈德海的账本扉页,工整誊写着朱熹在建宁讲学时留下的箴言:"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莲农,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诚信的真谛。他推动合作社建立全程溯源系统,每包莲子都可查询种植户、采收日期;自创"晒场开放日",邀请客户监督晾晒过程。
陈德海常说:“莲心苦,人心不能苦。”黄埠乡莲农以行动诠释“诚信如莲,香远益清”的经营哲学,通过坚守契约精神,不仅赢得市场认可,更推动地域品牌升级,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树立了可复制的诚信样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