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案例】红心映山乡 信诺筑富路——伊家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诚信践诺促“双增收”

日期:2025-06-30 09:36 来源:建宁县伊家乡
| | | |

  面对山林管理粗放、土地撂荒、产业单一等制约乡村发展的难题,伊家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将加强党的领导和诚信建设融入乡村治理,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各村党支部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牵头成立合作社,整合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并严格遵守章程约定,规范运营、公平分配,用实际行动兑现带领村集体和村民共同致富的庄严承诺,有效破解了发展困境,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和群众收入增长的“双赢”局面。

  

  组织引领,权责透明定承诺: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8名村党支部书记(委员)依法担任合作社理事长,44名村“两委”成员与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从组织架构上保障了合作社为集体和村民利益服务的根本方向,明确了党支部引领发展的责任担当。

  规范建章,契约精神贯始终: 制定《伊家乡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施方案》,举办专题培训强化政策与业务指导。严格遵循“入股自愿,退股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动员120户农户入股,发展社员300余户,流转整合土地1200余亩、农机20余台。清晰透明的章程和入股协议,奠定了诚信合作的基石。

  产业兴农,履约发展见实效: 各党支部立足资源禀赋,信守富民承诺,精准确定主导产业:结合撂荒地整治复耕,发展“烟种连作”3000余亩(伊家、隘上村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支撑)。 改造低产油茶林,发展“油茶+林下经济”,建立高产示范基地3个(沙洲、笔架等村)。 推广“优质稻+稻鱼田螺”等生态种养模式,打造稻鱼共生示范基地2个,新品种展示区1个。采取“1个党支部+1个品牌+N户农户”等模式,推动技术升级和机械化,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品牌立信,质量为本拓市场:恪守质量诚信,围绕油茶、生态米、稻花鱼等注册“古陆伊米”、“天井坪古陆”等5个自主品牌商标,“建宁伊米”成功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在都上古街打造“一村一品”精品小店(“伊家八口”窗口),并运用线上线下(直播、展销会、合作协议)多渠道诚信营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美誉度。建设中的农产品展示馆将进一步强化品牌公信力。

  守信分配,共享成果惠民生:严格履行分配承诺, 建立并公开透明的盈余分配机制:盈余按规定提取公积金(不低于5%)和管理费(不高于5%)。剩余盈余严格按村集体和个人出资比例进行分红。 成果显著:实现村均村财增收5万元以上,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切实兑现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初心。

  诚信是乡村治理的基石,更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基层党组织通过明晰权责、规范运作、信守承诺(特别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和按股分红的契约精神),不仅有效整合了资源、发展了产业、打造了品牌,更重要的是赢得了民心,实现了集体与个人的互利共赢。这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诚信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基层智慧和实践典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