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案例】让诚信之根深植校园沃土
建宁县教育局深刻认识到“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将诚信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工程,纳入全县中小学德育体系。在县诚信促进会指导下,以“做诚信学生,建诚信班级,创诚信校园”为主题,全面启动诚信文化进校园活动,探索形成浸润式诚信育人模式。
一、多维融合,构建诚信教育生态圈
机制筑基:成立由局长挂帅的“诚信进校园”领导小组,制定县校两级实施方案,构建“教育局-学校-班级”三级联动机制,确保责任层层压实。
文化浸润:打造“看得见、听得着”的诚信氛围:
视听融合:实验小学课间循环播放原创《诚信歌》《最美诚信》,城关小学电子屏全天滚动诚信格言,让“言必信,行必果”入耳入心。
故事育人:组织“诚信宣讲员”行动,学生收集“曾子杀猪”“季札赠剑”“季布一诺”等经典故事,在家庭、班级间传递诚信力量。
环境营造:第二实验小学通过主题黑板报、手绘小报,使校园处处成为诚信宣言墙,无声滋养学生品格。
二、知行合一,创新诚信实践载体
关键节点强化:紧抓五四、六一、国庆及考试季,推出诚信教育“六个一”品牌活动:
沉浸体验:实验小学举办“我身边的诚信故事”专场,学生以身边事例诠释诚信真谛;城关小学开展“诚信班会”,名言比拼、诗歌朗诵深化情感共鸣。
考试诚信攻坚:建宁一中、城关中学等开展“诚信考试”宣誓教育,全县累计签订教师诚信承诺书1600余份,以考风正学风。
规模覆盖:全年开展主题活动25场(1.1万余人次)、党团队日活动80余场(6000余人次)、主题班会400余场(1.6万余人次)。
学科渗透融合:深挖语文、历史等课程中的诚信资源,将历史典故、文学形象转化为鲜活德育素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三、长效驱动,筑牢诚信成长根基
评价引领:建立“四位一体”诚信评价机制(自评、互评、师评、家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与“三好学生”等评优直接挂钩,让诚信成为成长刚需。
榜样示范:联合县诚信促进会评选“诚信校园”6所、“诚信班级”14个、“诚信之星”14名。在县诚信主题公园公开展示事迹,组织全县师生“学先进、谈心得、悟诚信”,掀起崇德向善之风。
教师垂范:强调“教育者先受教育”,要求教师以诚信立教,通过制度规范与公开承诺,以自身言行成为学生最生动的诚信教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