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案例】董贵发与日鑫菌业,用“一言九鼎”铸就“金蘑菇”

日期:2025-07-28 17:33 来源:建宁县溪口镇
| | | |

  诚信是商海行舟的压舱石,是金字招牌的铸造炉。在建宁食用菌产业的沃土上,董贵发和他带领的日鑫菌业,用二十余载的坚守与行动,书写了一部关于诚信的生动教科书。   

  

 

   

  一诺千金:风雨无阻的“收购站”

  2018年冬,罕见的冻雨突袭建宁,山路冰封难行。此时正值菌菇采收季,许多种植户望着满棚鲜菇心急如焚——运不出去,就意味着血本无归。

  “路再难,我们的车也要开进来!”董贵发顶着寒风组织车队,给轮胎装上防滑链,亲自带队进山。收购价不仅一分未降,还因运输成本主动上浮。当满载菌菇的货车在泥泞中缓缓驶离村落,种植户老李眼眶湿润:“董总说过‘不压价、不欠款’,再大的雪,他的话比炉火还暖!”

  十余年来,日鑫菌业收购从未拖延一日付款,价格始终透明公道。一句“应收尽收”的承诺,成了种植户心中最稳的“定心丸”。

  品质如山:宁可亏本,不欺毫厘 

  一批出口级鲜菇即将发货,质检员发现少量菇体因温控波动出现轻微色差,虽不影响安全,却未达顶级标准。客户表示“可降价接收”,内部也有人提议“混入正品”。

  董贵发当即拍板:“全部降级!贴‘惠民价’本地销售,损失我们扛。”这一决定让企业直接损失近百万,他却说:“牌子砸了,多少钱都买不回。消费者信‘日鑫’两个字,我们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

  连续八年“零质量投诉”,正是对诚信最硬的背书。

  共享共赢:菌棚里的“技术课堂” 

  “董总,我这菇总是出不好……”种植户小陈满脸愁容。董贵发二话不说,带着技术团队钻进他的菌棚,一待就是半天,从湿度调控到菌包配方倾囊相授。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主动将企业多年研发的2项高效种植专利技术,免费授权给县里合作社使用。

  “大家好,产业才能旺。”在董贵发推动下,“日鑫技术课堂”已惠及全县300余户菇农,带动户均增收超万元。

  在董贵发看来,带动乡亲共富是企业最大的“诚信”。技术壁垒?不存在的,共享才能让“建宁菌菇”品牌走得更远。

  从深山收购站的坚守,到质检线上的铁律,再到敞开大门的“技术共享”,董贵发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诚信不是口号,是看得见的斤两、尝得到的新鲜、暖得了的人心。

  日鑫菌业的成长史,是一部用诚信浇筑的创业史。它告诉我们:在这个渴望信任的时代,真诚待人、守信经营,永远是企业最硬的底气、最亮的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