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案例】银发人才归乡践诺 真情服务点亮沙洲——何德清以诚信担当助力乡村治理

日期:2025-09-25 08:55 来源:建宁县伊家乡
| | | |

   

  在建宁县伊家乡沙洲村,一位退休干部的回归,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治理的新气象,更用行动诠释了“诚信”二字在基层治理中的千钧重量。他,就是伊家乡经管站退休干部、沙洲村老党员工作室牵头人——何德清。

  一诺千金:响应回引,将责任写在故乡土地上

  面对家乡人才回引的召唤,何德清没有犹豫。他舍弃了安逸的退休生活,选择回到生养他的沙洲村,肩负起带领乡亲共建家园的沉甸甸责任。这份选择,源于他对家乡发展的关切,更是一份“退休不退志、余热献乡梓”的庄严承诺。他的回归,本身就是诚信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对组织的承诺、对乡亲的承诺、更是对自己初心的承诺。

  信守不渝:搭建平台,让“老党员工作室”成为信任枢纽

  牵头组建“老党员工作室”和党员志愿服务队,是何德清践行承诺的关键一步。他深知,诚信治理需要实实在在的载体。在他的带动下,6名老党员、13名志愿者凝聚成一支可信赖的力量。他们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从政策宣讲到矛盾调解,从环境整治到困难帮扶,何德清带领团队用“说到做到”的实际行动,在党群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信任之桥”。

  诚信赋能:探索模式,以公心共治夯实乡村信用基石

  何德清积极参与探索的“老党员工作室+乡村治理协会+村民自治”模式,其核心就是“公开、公平、公道”。他推动制定的《沙洲村村规民约》,发动村民共同参与,让规则在阳光下运行;他协助整合资源成立的“小红帽”志愿服务队,已开展服务47次,惠及群众500余人次,以持续无私的奉献赢得广泛信任。在他的影响下,沙洲村成功拆除各类老旧危房39间,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这变化的背后,是村民对何德清及其所代表的诚信治理模式的由衷信服。

  诚信不仅是个人品德的标杆,更是基层治理有效的根本。何德清以回归践诺体现了“言而有信”,以实干担当彰显了“行而有果”。通过构建可信赖的组织、推行可信赖的规则、开展可信赖的服务,他将诚信价值注入乡村治理的毛细血管,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何德清以实际行动证明:诚信,是最强大的凝聚力;守信者,是乡村最宝贵的财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