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种业工作简报 2025年第1期
全省首个水稻制种气象服务专家工作站成立
建宁县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今年全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约16万亩,因其良好的生态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然而,制种与天气息息相关,相关技术能不能顺利实施并发挥理想的作用离不开气象信息的决策支撑。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进一步推动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农业气象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在建宁县委组织部、县科协等单位的协助下,县气象局建立水稻制种气象服务专家工作站。该工作站由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研级高工杨凯专家团队领衔建站,将面向建宁县农业生产需求,依托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福建天力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科技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结合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农业气象试验田、水稻制种气象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为水稻制种提供全方位服务。
此前,针对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建宁县已建成了全省首个水稻制种智能气象站、全市首个“水稻制种+建莲”农业气象试验基地以及首个气象科普园。同时,改造和提升22个水稻制种自动气象站,并在全省率先开展水稻制种农业气象观测,实施逐日结实率套袋试验,为水稻制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服务技术指标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摘自:三明日报20250104)
智能生长系统“智”造水稻制种新高度
202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水稻制种作为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提高水稻种子品质和产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优化制种技术,提高我县稻种品质和产量,2024年7月,建宁县扬帆水稻产业研究院(原名“建宁水稻种子产业研究院”)启动了水稻高精度智能步入式植物生长系统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科技中心大楼4楼,总面积68平方米,建设5间实验室,储藏间1间。包含平行试验舱1套,层架培养室4套、顶置光源升降培养室1套。该系统具备精确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控制功能,能够模拟不同的气候条件,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稳定的环境。该项目已于去年11月完成试运行,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可正式投产使用。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制种节气,利用该系统开展一系列关键试验。比如,通过杂交水稻两系母本不育系育性鉴定、亲本开花习性观察、亲本异交特性分析(如花粉活力及柱头外露率)等试验,检验在我县制种的两系母本不育系育性情况、筛选最适宜该品种扬花授粉的环境因子,为我县两系杂交稻制种合理布局及最佳抽穗扬花期的科学选择提供依据,进而优化田间制种技术,降低两系制种母本转育风险,提高杂交稻种品质和产量,努力推动我县种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工作日志】
1月3日,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夏祖奎一行到建宁开展组建三明市种业集团调研活动,先后调研了天力种业有限公司、华谷高科有限公司。
1月11日,2024年三明市市级高素质农民(中央资金)烟稻经营管理培训班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1月7日,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组织挂村干部参加溪口镇半元村工作例会,并下村了解村情村况。
1月9日,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组织人员对濉溪镇制种基地管护与提升项目进行检查。
1月13日,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组织干部到黄埠乡封头村种子区域服务站现场查看建设情况,到客坊乡2025年种子区域服务站进行现场踩点。
1月13-14日,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组织干部到客坊乡、里心镇现场考察2025年制种大县项目点。
1月15日,福建农林大学郑海荣教授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及金融服务种业发展情况。
【媒体聚焦】
全省首个水稻制种气象服务专家工作站成立(三明日报20250104)
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2025年1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