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种业工作简报 2025年第13期
1.4万亩早稻制种“赶花”授粉忙
眼下,正是杂交水稻制种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建宁县各乡镇正抢抓晴好天气为1.4万亩杂交水稻制种 “赶花” 授粉,这将有效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和产量,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在溪口镇枫元村的高标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内,阵阵稻香扑鼻而来,村民们正忙着给早稻制种进行人工授粉,“赶花人”手拿绳索,两人一组,将长绳横拉在一丘丘稻田间,顺着田埂不断移动,长绳激起层层稻浪,将父本的稻花花粉扬起来,传给母本稻花授粉。
建宁县地处闽江源头,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国家级制种大县”,全国大约每十粒杂交水稻种子中,就有一粒来自建宁县。2025年建宁县计划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16.1万亩,其中早稻制种面积1.4万亩,中稻制种面积8.2万亩,晚稻制种面积6.5万亩。(来源:建宁县融媒体中心20250702)
“建宁有种·种满天下”展陈项目投入试运营
“建宁有种·种满天下”展陈位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双创孵化基地一楼,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集科普、展示为一体的种业主题展馆。展厅由四个篇章构成,以时间为节点,带领参观者穿越时空的长廊,共同见证建宁种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五十年奋斗历程,生动展现建宁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辉煌成就与时代使命。
主要特点:一是种业历史文化的核心宣传窗口。展馆以时间为脉络,突出“草莽求索-嘱托引领-五化攻坚-四化赋能”的阶段性特征。通过文字史料、图片展示等形式,再现建宁种业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的奋斗历程。同时,结合建宁县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挖掘种业文化核心内涵,致敬为种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前辈,娓娓讲述“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动人故事。二是种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平台。依托“建宁县种子产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前沿技术,构建种子生产订单服务、生产过程服务、农机社会化服务、农资在线交易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农技知识在线服务、市场前沿服务七大系统,重点打造“建宁有种”大数据服务平台和“粮生宝”手机 APP,推动建宁种子产业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转型升级。三是产学研融合的科普教育基地。展馆通过文字实物展示、数字屏幕、沉浸式影院等多种形式,科普制种全流程、杂交水稻三系、两系原理等制种专业知识。作为“三明市现代种业产教联合体”的重要实践基地,展陈深度融合研学教育,通过实地参观与互动交流,打造面向学生及公众的“种业知识课堂”。
【工作日志】
7月1日,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组织召开伊家乡伊家村制种基地基础设施提升、建宁杂交水稻两系亲本繁育冷灌基地建设、濉溪镇斗埕村环山前制种基地排灌水渠提升等3个种业项目设计评审会。
7月2日,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组织人员走访种业企业,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分别到天力种业、华谷高科检查冷库标准化建设情况。
7月3日,三明市新联会会长陈登辉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7月4日,省人大财经委主任尤猛军(原福州市长)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7月4日,2025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庄稼医生培训班(第一期)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7月4日,沙县法院副院长吴永强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司法护航种业发展情况
7月7日,省发改委省数据管理局综合处处长陈艳一行到农业产业园了解“粮生宝”APP 运营情况。
7月7日,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马莉婷教授带队一行到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历史及数字赋能种业发展情况。
7月8日,三明市厅级老同志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刘鑫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7月9日,省种子站副站长郑秀琴带队一行到我县开展2025年种子基地监督检查。
7月9日,三明金融监管分局罗善铭副局长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7月9日,三明市常务副市长胡帅一行调研先正达集团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了解种业企业生产、运营情况。
7月9日,福建省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肖弘建副站长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7月11日,建宁团县委组织全县各校留守儿童40余名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7月15日,三明市团市委副书记林珊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情况。
7月15日,邵武市委书记陈显卿一行到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了解建宁种业发展及数字赋能种业发展情况。
【媒体聚焦】
建宁:1.4万亩早稻制种“赶花”授粉忙(建宁县融媒体中心20250702)
市领导到建宁县调研种业发展情况(建宁县融媒体中心20250709)
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2025年7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