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邦伟:在大山里收获希望

日期:2020-12-01 17:05 来源:建宁县政府办
| | |
 

 

 
 
 
 
 

  11月23日,走入建宁濉溪的深山间,拨开层层叠叠的绿叶,阳光将农人的脸庞映得金黄,一片片果园错落在山间,如同一条条彩带,浸透了诗情画意,让人心神向往。

  这些果园的承包人是建宁“后生仔”谢邦伟,从大城市回归家乡,从互联网云平台行业跨到林业种植,他回乡创业,所为的只是这片他离不开的红土地。

 

  找准林业方向

 

  1993年,谢邦伟在建宁县客坊乡中畲村“呱呱落地”,父母是村中的“老林农”,从小在建宁的绿水青山长大的他对大城市充满了向往。2012年,他来到福州的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就读电子商务专业。

  大城市对谢邦伟来说遍地是商机,2013年,当时仅20岁的他,在学校成立了互联网云平台公司,解决高校师生打印需求。靠着商业头脑和精准的市场定位,谢邦伟赚到了第一桶金。

   

  虽然大城市的生活充满了灯红酒绿,但是谢邦伟并没有因此眼花缭乱,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在建宁的时候总想走出青山绿水,走进高楼大厦,真正离家了,才发现建宁的山水已经刻进了我的骨子里,让我忘不掉。”他说。

  2016年,谢邦伟大学毕业,为了回到养育他的故土,他放弃了小有规模的互联网云平台打印事业。虽说故乡千般好,但创业路难找。建宁作为农业大县,能为创业提供的方向有限,谢邦伟为此思来想去依旧找不到方向。

  谢邦伟不知所措的模样,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一次聊天的过程中,父亲对谢邦伟说:“既然你没有事做,干脆和我到山里干农活吧。”一句体己话,却打开了谢邦伟的思路,既然建宁的农业较为发达,那不如就从农产品入手,利用建宁的好山好水,种养果树,售卖优质水果。

  说干就干,2017年,谢邦伟和父母走进田间地头,种植果树,同时批发收购零散果农的猕猴桃、黄花梨转卖至县城,当年获利10余万元。

  “养育我的这片绿水青山,成为了我返乡创业的起点。”谢邦伟说,售卖水果让他尝到了甜头,果树种植成为了他的创业方向,他开始承包果园种植黄花梨、翠冠梨、黄桃、猕猴桃等水果。

 

  回归山间育林

 

  通过灵活的商业头脑,果园的生意逐渐步入正轨,越做越大的水果买卖,让谢邦伟对未来信心十足。2018年,果树种植已初具规模的谢邦伟成立了建宁县利森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承包了400余亩果园,农忙时雇佣工人可达50人以上。

  为了扩大公司管理的果园规模,承包零散农户闲置在各座山间的果园成为了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个人精力有限无法对散落在各处的果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育、水果品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制约了公司的发展。

  为了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谢邦伟苦思冥想,走遍各个果园,踏遍一座座深山,针对果树种植难题,他与濉溪镇农技站的专家共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又有共通性的解决方案:规范管理、因地制宜。对土地肥力不足的果园,加大施肥量,对水利设施不够完善的果园引入灌溉技术,同时制定规范章程,加大对果园的巡视和管理力度,为提升水果产量、品质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对果园的精心呵护,破解了果园种植发展难题,2019年,谢邦伟的果园让公司获利400余万元。精心培育出的果树,让他实现了创业梦。

 

  拓展线上销售

 

  谢邦伟的果园发展蒸蒸日上,但想要真正做大做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以我们果园的黄花梨为例,批发价每公斤只有2元,超市售卖价却能达到7元左右,成本在中间环节加剧,让公司能得到的利润空间被压缩。”谢邦伟说。

  着眼未来,拓宽销售途径成为了提高公司收入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谢邦伟打造小程序商城,压缩了中间环节,水果售卖价格向市场零售价看齐。另一方面,通过入驻抖音、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大新媒体推广力度,打造品牌效应。

  通过直达客户端的销售渠道,批发价只有每公斤2元的黄花梨在网上销售达到每公斤6元,公司利润空间大幅提升,谢邦伟乐开了花。

  随着企业效益日益增长,谢邦伟在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鼓励村镇里的农户来公司帮工,且贫困户可以优先上岗,一天工钱有150元。此外逢年过节他还会组织员工慰问村里的贫困户。

  “在我遇到种植技术难题时,农技站的专家对我进行了指导,现在我小有作为,回馈社会是我应该做的。”谢邦伟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