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播种希望 千里支教

日期:2020-06-17 11:37 来源:建宁县政府办
| | | |

  远道而来的老师

  

   6月9日,大雨滂沱,记者走进建宁县里心镇芦田村小学,看到一位年轻的老师正俯身为学生讲解造句中不会写的字。 

  “我叫关家月,是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老师。”课后,关家月告诉我们,2018年8月份,她带着憧憬与好奇,来到芦田村小学支教。 

  在芦田村小学,像关家月一样,来自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老师还有4位。今年9月,关家月和另两位老师2年期满,要离开学校了。 

  “想到不久就要离开,真有些不舍。”刚来时的很多事都还让关家月记忆犹新。 

  在来之前,关家月曾预设过很多困难和挑战,作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本以为没有什么大问题,结果刚开始就被难住。 

  一到学校,她被安排担任一年级语文老师。虽然有认真备课,但上课后才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普通话不标准,教他们拼音非常吃力,期中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 

  “拼音作为语文的入门技能,至关重要。”为了给孩子们打好基础,关家月在课堂上用心教导学生,课后还一对一辅导,给基础差的学生“开小灶”。 

  有付出就有回报。期末考,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这份意外的“惊喜”也给她增添了教学动力。 

  山里娃的彩色梦

  

  走上楼梯,映入眼帘的是墙面上挂着的学生风采照,透过一面墙,可以看到孩子们多彩的课余生活。 

  “唱歌、跳舞、做手工、玩游戏,孩子们可开心了。”芦田村小学校长陈忠诚说,学校里有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城区打工,平日里爷爷奶奶要忙农活,放学后都是自己玩,自从支教老师到来后,他们的生活“变样”了。 

  陈忠诚一边说着孩子的变化,一边引导记者关注“在芦田”公众号,查看历史消息,可以看到老师们和 70 个芦田“小居民”的点滴趣事。 

  拔河比赛时,孩子们拼尽全力;朗诵比赛时,手握话筒,紧张又羞涩;还有图书馆角落里,孩子看书入迷……一张张照片,一句句文案,记录了孩子们的多彩生活。 

  “孩子们的变化显而易见。” 

  “一开始,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内向,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后,他们明显变得更活泼、勇敢了。”兼职学校的教导主任的支教老师卿云说,平日里,除了备课、上课、组织公开教研活动,老师们还会积极策划开展一些丰富的文体活动。 

  卿云介绍,刚来的时候,学校的图书馆藏书不到 100 本,大部分还不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后来,在他们的努力下,为学校筹集了800册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书籍。 

  “这些书籍起了大作用。”卿云说,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后生活,而且最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爱与成长是收获 

  

  教育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爱也是双向传递的,老师们用真诚的付出和热情淳朴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小男生送我橘子的时候,我眼泪差点掉下来。”关家月告诉记者,有一次在课上说到南北方种植差异,男孩误以为来自北方的老师没有吃过橘子,第二天一上课,捧着自己亲手采摘的橘子送给她。 

  教师节听到一声声的“老师,节日快乐”,收到学生们自制的教师节礼物,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和成长,这些都让每位老师备受感动。 

  感动还不止这些,乡亲们主动搭载他们到镇上采购物资,无偿送菜送水果,校长夫妇照顾他们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些善意的举动,都让这些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对这个地方有着无限不舍。 

  支教,是一种磨练,一种奉献,也是一份收获。“这两年时间,我和孩子们在共同成长。”来自厦门大学的胡卓安告诉我们,他教授了孩子们学识,孩子们也让他学到了顽强的生活能力。 

  厦门大学、济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支教老师们毕业名校,却选择从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苏州、新疆等地,奔赴山乡支教,愿意走进农村,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用两年的时间,接力奋斗,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特别有意义。”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