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建宁均口:高山“苦药材” 种出“甜日子”

日期:2023-09-06 18:17 来源:建宁县政府
| | | |

  金秋时节,微风徐来。在建宁县均口镇龙头村一处中草药种植基地,一株株黄芪长势喜人,种植户曾福生正一边拔草一边采摘黄芪种子。“看,这就是黄芪,别看它长得不起眼,它的根茎可是宝,我们的好日子全靠它。” 

  

据了解,黄芪是中医补气圣药,为常用大宗药材,不仅广泛应用于国内临床各科,素有“十药八芪”之誉,而且在国际药用植物市场上颇具影响,一度是我国中药材出口量最大品种。

  

“看着地里的黄芪苗一天一个样子,心里喜滋滋的,希望有个好收成,再苦再累也值得了。”曾福生介绍,去年4月份,他实地考察黄芪种苗、种植及市场销售情况,流转8亩地进行试种,预计第4年采收亩产在5000斤到6000斤,晒干后可销往江西等地,每斤价格在60元左右,整体效益还不错。

  看中药材种植的高收益 

  在均口镇 

  越来越多像曾福生一样的农户 

  投入到了中药材种植的行列 

  返乡创业的吴有文也是其中之一 

  

日前,均口镇洋坑村昔日700多亩的荒山如今生机勃勃,摇身变成了一片药材沃土。吴有文正忙着和几个工人在郁郁葱葱的药材基地里拔草。“基地里的中草药不使用除草剂,都是人工除草。”吴有文认真地介绍。
时间回到四年前。2019年,因看到中药材的市场前景,在外地做生意的吴有文毅然回到了老家。他从村民手里流转了700多亩荒山,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种植三叶青、七叶一枝花、藏红花等特色中药材。

  可天有不测风云,事情并非吴有文想象的顺利简单。由于没有经验和技术,刚开始种植的500多株三叶青都不存活,前期辛苦投入化为泡影。面对挫折,向来不服输的吴有文没有退缩,他从到全国各地购买中草药种株,并考察和学习中草药种植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吴有文的努力下,如今,种植的中药材郁郁葱葱,长势良好。“近年来,市场上对中药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村的土质与气候很适合发展中药材,这些中草药都是订单式种植,不愁销路。”吴有文笑着说。 

  “下一步,我将继续探索中药材种植项目,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吴有文信心满怀。 

  

近年来,均口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不仅使土地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也为群众开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良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