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楚尾村:项目资源变资产 党支部领办企业双增收

日期:2024-11-20 20:12 来源:建宁县政府网
| | | |

  溪源乡楚尾村位于建宁县东北部,全村耕地面积3012亩,林地1.74万亩,其中毛竹林1.2万亩,辖8个自然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福建省森林村庄、市级移风易俗先进单位、市级“六无”村庄等荣誉称号。

  聚焦产业发展

  激活村级发展“内生力”

  农田改造根基牢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产业项目支撑,投入300余万元农业项目资金,实施高标准农田、农业提质增效项目,有效辐射1000余亩农田,今年7月30日,楚溪片烟后高效制种基地被列入福建三明推进中国稻种基地高质量发展会议的现场观摩点。

  支部引领种植兴。建立“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农户主力”种植模式,动员农户将闲置的田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发展标准化和规模化烟叶与制种产业。2024年全村烟叶种植面积1750亩,整村推进烟后制种,预计可带动村财增收24万元。

  烤房技改促增收。近两年,投入60余万元对35座烤烟房进行技术改造,增加种子烘干、烤笋等功能,实现智能化恒温烘烤,有效解决过去在露天空地或道路上铺晒稻谷导致种子淋雨长芽发霉、高温暴晒影响种子发芽率等问题,进一步节约成本,增加收益。

 

  整合资源资产

  提升村级资源“变现力”

  联村资源共分享。联合上坪、蒋坊、都团村成立乡村旅游农村产业融合联村党总支,打破村庄界限,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引入台湾乡建乡创团队深度合作,实行联村项目申报、设计、建设“陪护式”管理,打造全域旅游节点。

  庭院小品大经济。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庄环境,依托美丽庭院创建成效,以“庭院经济+特色手工”方式建设楚溪水酒坊,带动20余名群众传承手工技艺发展产业。

  生态资源变资产。以楚溪中小河流域治理项目为契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建成滨水生态护岸,亲水景观鱼鳞坝,打造集垂钓、露营、漂流、亲水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景观带,将生态资源、乡村项目变现为村集体可经营性资产。

  领办旅游企业

  增强集体经济“推动力”

  领办企业机制活。发挥水美楚溪的生态优势和文旅资源,探索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支部以公共资源入股20%,村民按5000元每户自发入股,成立楚上堡文旅公司,运营旅游业态。

  农旅融合田园兴。发展精品民宿、农家乐、烧烤露营、漂流垂钓等业态,实现“村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形成乡村主导、农民参与的农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模式。今年7月,楚上堡文旅公司正式营运,目前营业额已达20万元。

  盘活资产财路广。将废旧猪牛栏改造成为笋竹展示馆和“长者食堂”,以企业入股的方式运营“长者食堂”,打造“吃住游”一体式服务。下一步,将利用小学旧址,改造2000平方米的农文旅研学基地,可带动村财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