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黄埠:退役不褪色,老兵调解员当好乡邻 “解铃人”
在建宁县黄埠乡,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和事佬”:他们身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胸膛里跳动着比军装更滚烫的初心;他们虽已卸下肩章帽徽,却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深深刻进骨血,以独特方式续写着军人担当。他们,就是活跃在田间地头、化解矛盾纠纷的老兵调解员。
农村基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时有发生,看似“鸡毛蒜皮”,若处理不当,极易升级为影响和谐稳定的隐患。老兵调解员们凭借其特有的责任感与公信力,成为扑灭矛盾“火星”的关键力量。
在黄埠乡,一场因宅基地边界引发的激烈邻里纠纷险些酿成冲突。双方剑拔弩张之际,老兵调解员余国梁及时赶到。他没有空喊口号,而是立即俯身丈量土地,对照老证件一笔一划仔细核对。“我在部队带过兵,最懂‘一碗水端平’!”余国梁拍着胸脯,掷地有声。经过数小时耐心细致的调解与劝导,矛盾最终化解。看着两家人握手言和,余国梁抹了把汗,欣慰地说:“这比当年在演习场打赢一场胜仗还痛快!”
老兵调解员们始终秉持热情、耐心与韧性。面对一起因赡养老人及争夺家产导致兄弟反目、老母垂泪的复杂家庭纠纷,他们多次登门,与当事人促膝长谈。他们既讲法律条文,更重亲情伦理,动情处眼含热泪,硬是将冰冷的“利益账”算成了温暖的“感情账”。当兄弟俩终于冰释前嫌,互敬一杯酒时,调解员悄然退至门外,望着屋内暖黄的灯光,心中也涌动着无言的荣光。
在黄埠乡,像余国梁这样的老兵调解员共有9人,他们足迹遍布乡野,已成功化解纠纷30余起。他们的腰杆或许不如当年挺拔,却是群众信赖的“主心骨”;脚步虽添沧桑,却踏实地铺就着平安基石。这支队伍以“退役不褪色”的忠诚与担当,在基层治理一线发挥着独特作用,用军人情怀续写着服务乡亲、定分止争的光荣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