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坊乡:劳务公司来“牵线”,强村富民有“门路”
黄坊乡仍田村顺应劳务经济发展新趋势,把解决好就地就近就业问题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发展劳务经济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立足村内闲散劳动力现状,成立“建宁县协创劳务有限公司”,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最大限度激活村内零散劳动力,搭建起促农就业增收桥梁,扩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凝聚党建合力,搭建平台促就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劳务合作社的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党组织推动、党员带头,领办劳务服务公司,为老百姓搭建“家门口”务工平台。以提供农作物种植、绿化保洁、建筑施工等劳务服务为主要项目,强力推进返乡创业和就近就地就业,帮助引导有求职意向、技能培训需求的农村劳动力行动起来,通过“党组织+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及时跟踪掌握劳动力现状,打好精准推荐就近就地就业岗位基础,有效解决用工信息不对称、就业信息不衔接等问题,推动劳动务工从“零星式”向“组织化”转变。
“我以前在外面建筑工地上打工,今年满60岁了,不好找活了,10月底我回到村上,劳务公司就组织我在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上干活,120块钱一天,把家里也照顾了,好得很,明年就不出去打工了!”谈起到村上的劳务公司,仍田村村民老丁充满感激地说。
有效整合资源,精准赋能促发展。劳务公司安排专人对全村剩余劳动力、脱贫户进行全面摸底,依据个人技能、工种特长及就业意向等信息,建立完善的劳动力数据库,做到摸清劳动力底数。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咨询、外出对接企业等方式,多渠道摸清辖区企业经营状况、人员配置现状、用工需求,积极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通过精准对接掌握用工企业和农村劳动力的供求信息,促进双向流动,将碎片化的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村民提供了更多优质就业岗位。
(图为:对接泉州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创新管理模式,保障权益促双赢。劳务服务公司围绕“稳”就业规模、“优”技能提升、“创”劳务品牌的工作思路,一方面,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从岗位推荐、岗前培训、务工过程中的问题协调明确专人负责,让村民安心工作。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扣除必要的运营成本后,将劳务输出所得利润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社员,增加群众收入;同时,留存部分资金用于劳务公司的发展壮大,如购置培训设备、拓展业务领域等,实现了合作社与群众利益的紧密结合,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图为:依托村民议事群发布就业信息)
此外,结合产业发展和劳动力供求实际,劳务公司持续推动就地就近就业,适量开发一批公路养护、农村保洁、治安巡逻等多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利用本地资源把一些有潜力的产业“小窝棚”发展成能吸纳本地劳动力经济增收的“大车间”,有效减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与子女、父母两地分离,家庭教育、生活照料缺位的状况,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和老人关爱难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