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心镇:多元共治,奏响乡村善治“交响曲”

日期:2025-07-07 09:17 来源:建宁县扶贫办
| | | |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建宁县里心镇立足省际边界的特殊区位,以法治为引领、以民生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从普法宣传到矛盾调解,从民生服务到综治创新,里心镇用一项项务实举措,让法治的种子在边界乡村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和谐动能。

一、普法先行,法治春风润乡村

作为“由赣入闽第一村”,里心镇长期面临跨省纠纷多发的治理难题。为此,当地创新组建“边界蒲公英”普法队,通过走村入户、以案释法的方式,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队员们背着“法治行囊”,用方言讲解山林权属、邻里矛盾等常见法律问题,三年来累计化解涉边界纠纷680余件。更值得一提的是,里心镇与江西邻县共建"三零"调解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跨省纠纷"一站式"化解,让法治真正成为边界稳定的"压舱石"。

(“边界蒲公英”普法队入户宣传法律知识)

(“边界蒲公英”普法队入户宣传法律知识)

二、民生为本,小观察点托起大民生

乡村振兴离不开民生改善。里心镇人大社会建设观察点以“微服务”撬动“大治理”,成为群众身边的“解忧站”。无论是电灌站通电延迟,还是小区垃圾堆积,观察点都坚持“民呼我应”,快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例如针对源城置业小区环境问题,观察点协调将小区纳入环卫体系,并推动公共设施修缮。成立至今,已解决4件重点民生议题和数十件日常诉求,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口碑。

(将源城置业小区纳入环卫体系)

三、综治创新,"一站式"服务促和谐

里心镇综治中心的升级改造,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智慧。通过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多个部门资源,打造“常驻+轮驻”的调解“综合体”,让群众化解矛盾“只进一扇门”。其中,“边界枫桥”调解室专攻跨省纠纷,人大代表调解室凝聚乡贤力量。去年全镇调解成功率超91%,而每月两次的“邻聚里”流动服务更将政策宣传和矛盾排查送到田间地头,真正实现了“服务下沉、问题上浮”的治理新格局。

(里心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里心镇“邻聚里”流动服务站)

从普法到民生,从调解到服务,里心镇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基层治理。通过法治与民生的双轮驱动,这个边界小镇不仅化解了矛盾纠纷,更凝聚了发展合力,为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矛盾少、服务优、民心暖”的生动图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