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科学教育融入课后服务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三明教育学院,市直属小学: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新要求,将科学教育融入课后服务,进一步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我局在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属有关学校推荐的基础上,遴选了5个在课后服务中融入科学教育的优秀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请各地各校充分挖掘学校办学潜力,优化整合多方资源,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库,提升课后服务课程质量,更高水平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需求。
三明市教育局
2023年10月31日
科学教育融入课后服务典型案例
1.沙县区借助科普资源做好课后服务。一是构建科普课程体系。建立“四模(航模、海模、车模、建模)”课程,编写《航空模型》《航空模型(遥控类)技巧指导》《航海、车辆模型》《建筑模型制作》等校本教材。每年定期开展“模型运动会”,围绕“陆、海、空”三大主题组织开展竞赛活动。二是丰富科普社团活动。全区组建56个科技类课后服务社团,主要有趣味编程、人工智能、电子百拼、小逻思科学、模型运动社等,较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生参与率达86.12%。三是整合利用科普资源。发挥科协系统资源优势,邀请省级专家到校开设科普讲座,把有科技专长的家长“请”进课堂,并借助活动中心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展览体验活动,丰富学生实践,拓展学生视野。四是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定期开展校级模型运动会,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截至目前,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参加省、市模型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80余次;学生个人获国家级和省级比赛前三名、市级比赛第一名600余人次。
2.三元区陈景润实验小学通过“四个聚焦”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后服务。一是聚焦文化润心。依托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陈景润纪念馆”,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了解陈景润杰出成就、先进事迹,并开展说一说,写一写,演一演等以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社团学习活动。二是聚焦课程引领。丰富学校“润泽”课程体系,将数学益智游戏、科技制作、电子百拼、图形化编程、电脑编程、乐高搭建、无人机等十几门科学课程引入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不断提高课后服务吸引力。三是聚焦实践育人。积极拓展科学实践活动阵地,定期邀请“上海钱学森馆”等专业团队入校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上科学实验活动课。定期组织学生到市科技馆等参观体验,通过实践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四是聚焦评价落实。运用《五星景润少年“六礼七行”成长手册》,在课后服务社团中开展争“科学章”活动,通过争章活动对学生开展过程性评价,以评价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泰宁县第二实验小学开设“走进药草香,感受劳动美”课后服务实践课程。一是开辟草药种植园。将劳动育人与“双减”相结合,创新课后服务形式与内容,在校园劳动基地开辟草药种植园,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分年级组织学生参与草药种植园开辟与种植实践劳动。二是开设中医文化课。将劳动教育、传统中医文化等课程融入课后服务,邀请当地老中医进学校进课堂,给学生讲授中医文化知识,让学生领略博大精深的中草药文化。开展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查阅药草资料,亲手制做药草香包、药草浴包,炖药草膳汤、煮药草膳茶等,了解中草药功效。三是开展跨学科学习。通过“集一个关于药草的知识库”、“写一首关于药草的诗歌”、“画一幅关于药草的连环画”和“唱一首关于药草的歌曲”等主题活动,实现多学科联动,在课后服务中探索劳动、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与中医药文化融合方式,增强课后服务课程实践性和趣味性。
4.明溪县实验小学探索“科技+”课后服务新模式。一是“科技+课程”,构建有“维度”课程体系。低段依托校园生态优势构建生态课程,寻访校园动植物,探究自然奥秘;中段依托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设田园课程,科学种植中草药、蔬菜、水果等;高段依托人工智能平台设置航模制作、电路设计、无人机、3D打印、编程等科技课程。二是“科技+服务”,创设有“温度”服务环境。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营造良好的课后服务科技教育环境,设立专门用于科技探索的专用教室6间,依托科技备课组培养专兼职科学教师39位,聘请16位家长志愿者作为科技社团活动校外辅导员。三是“科技+活动”,开拓有“广度”活动平台。以科技课后服务社团为抓手,构建“校内+校外”双重实践体系,拓展课后服务实践平台。校内开展科技周、科创节、创意服装秀、趣味实验脱口秀等社团展示活动。校外组织参观移动科技馆、实践基地等。近年来,科学社团学生参加市、县级科学竞赛获奖200余人次。
5.尤溪县实验小学课后服务引入人工智能。一是开发基础校本课程。融科技性、实践性、趣味性为一体,编写《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小创客——玩转Arduino开源机器人》等校本教材,每周开设一节课,普及机器人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为一、二年级学生“量身”定制编程积木、3D打印、创意拼等科技活动课程,并自主研发课程配套教具。二是开设人工智能社团。组建“人工智能基础编程”和“机器人主题拓展实践”社团,每周四下午开展活动,“人工智能基础编程”社团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围绕拓扑图案、编码规则、迷宫设计等主题活动,将数学思维与AI融合。“机器人主题拓展实践”社团通过功能模块化设计、软件代码编写等人工智能应用操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三是辐射引领乡村学校。主动将自主研发的优质人工智能课程资源与县域乡村中小学校共享,依托“蒋际君劳模工作室”“蒋际君名师工作室”深入乡村信息化薄弱学校开展科普系列活动20余场,有效引领县域中小学校提升科学教育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