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和省委、省人民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科学应对因出生人口总体下降、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变化,调整优化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做好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各县(市、区)要组织专班对本区域的出生人口变化情况进行摸底,面向2030年,精准测算出本县(市、区)基础教育学龄人口总体规模、学段分布、区域分布等演变情况,梳理分析学龄人口变化给本县(市、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带来的影响。做好学龄人口变动及学位需求测算。对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研判,未雨绸缪、系统谋划。
二、调整学校布局,提升师资配置效率。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原则,有序推进幼儿园设并转撤。支持城区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鼓励将建成交付使用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农村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增幼儿园。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加强生源预测摸底,动态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与学位存量供给之间的平衡,建立学位动态调整机制,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布局。调优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中职教育标准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为高职院校输送合格生源,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三、多渠道调配补充师资,化解师资配置矛盾。中小学校根据班额、生源、师资结构、学校类型等实际情况,优化各学段教师配备,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峰谷应对有序。今后几年退休人员空出的编制,除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补充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师资外,大部分用于高中、职业中专教师招聘;探索通过总校制办学、学区(乡镇)内走教等方式,支持教师跨校兼课;通过返聘银龄教师、安排实习顶岗教师、录用参聘教师等多种方式补充教师;逐步压缩非教学岗位,后勤等工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组织部分年富力强、学有余力的教师开展多学科教学能力培训,引导小学富余教师取得初高中教师资格证,通过培训跟岗学习后,考核评定合格跨学科跨学段任教。
四、探索跨县域支援办法,补充县域师资不足。在县域内编制调剂后仍无法满足需求的,要从教师富余的县(市、区)选派跨县域交流、支教等。同时,对跨县域交流、支教教师要出台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职称评审、子女教育、支教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五、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激活师资流动机制。持续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和职称岗位职数统筹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有效化解县域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矛盾。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充分考虑乡村小规模学校、城镇化进程和高考综合改革的实际需要,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数。实行教师统一招聘、分配和管理,优先保证缺编学校和农村短缺学科师资需求,缓解结构性、阶段性师资短缺问题。
六、保障编外教师待遇,解决临时性缺员问题。因受编制总量控制和短期生源高峰影响,部分中小学校聘用了为数不等的编外教师。为了避免出现类似“代课教师”历史遗留问题,市、县两级要规范编外聘用教师的管理,抓实聘用合同签订,落实编外教师待遇,建立和完善与在职教师人均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编外聘用教师收入保障机制。
七、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以县为主”的教师编制管理责任。将调整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和师资编制调配工作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统筹规划、决策执行工作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综合考虑人口出生率变化、人口流动、教育改革、城乡分布、学段要求、学科结构,前瞻性研究学校布局和学校教师配备等。
八、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应对人口波动。各县(市、区)根据未来5到10年区域人口出生率、学龄人口变化和城镇化趋势,制定近期(2024年-2026年)、中期(2027年-2029年)、远期(2030年-2035年)的教师编制供需矛盾解决方案。市教育局将此项工作纳入市对县教育“两项督导”范畴加以推动。各县(市、区)解决工作方案word版和加盖公章的PDF版,分别于2024年3月底前报市教育局备案。
联系人:李宜韬,电话:0598-8222954。邮箱:smjyrsk@163.com。
附件:××县关于应对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影响的解决方案(模板)
三明市教育局
2024年2月26日
附件
××县关于应对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影响的解决方案
一、基本情况或现状
××××××(详细说明本县现有各学段生源情况及变化趋势,教师编制核定、使用情况,教师配备情况等)。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包括编制、教师调配等)
三、应对措施。
××××××[包括近期(2024年-2026年)、中期(2027年-2029年)、远期(2030年-2035年)的教师编制供需矛盾解决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