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知识

日期:2024-06-07 10:45 来源:建宁县应急管理局
| | | |

  雷电是什么 

  雷电(闪电)是大气中发生的剧烈放电现象,在20世纪末联合国组织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雷电灾害被列为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雷击的形式 

  直击雷一般有直接雷击和间接雷击两种形式。 

  ◆直接雷击(包括雷电直击、雷电侧击):在雷电活动区内,雷电直接通过人体、建筑物、设备等对地放电产生的电击现象。 

  ◆间接雷击:所谓间接雷击只要是直击雷辐射脉冲的电磁场效应和通过导体传导的雷电流,如以雷电流侵入、雷电反击等形式侵入建筑物内,导致建筑物、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的电击现象。 

  室内防雷要领 

  ◆一定要关闭好门窗。 

  ◆尽量远离金属门窗、金属幕墙、有电源插座的地方,不要站在阳台上。

  ◆在室内不要靠近、更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等。

  ◆房屋如无防雷装置,在室内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有线电话、洗衣机、微波炉等,最好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

  ◆特别提醒: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如果不慎遭受雷击,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室外防雷需知 夏天是雷电的多发季节,如果您在野外活动时,或者在旅途中遇上雷雨天气,若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就可以尽量降低被雷击中击伤的可能性。 

  ◆在野外,特别是在旅途中,要注意收听、收看或上网查看天气预报,看云识天,判断是否会出现雷电天气。 

  ◆雷电天气发生时,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装置保护的建筑物内,或者很深的山洞里面。汽车内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如果在游泳或在小艇上,应马上上岸,即使在大的船上,也应躲进船舱里。 

  ◆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高耸、孤立的物体。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不宜进入无防雷装置的野外孤立的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应远离输配电线、架空电话线缆等。尽量避开一些特别容易受到雷击的小块区域,比如岩石断层处、较大的岩体裂缝、埋藏的管道的地面出口处等等。 

  ◆头顶电闪雷鸣时(俗称“炸雷”),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临时躲避,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注意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或者牵着手靠在一起。 

  ◆在空旷场地不要使用有金属尖端的雨伞,不要把铁锹等农具、高尔夫球棍等物品扛在肩上。在蹲下避雷时最好将身上金属物摘下,放在几米距离外,尤其要将戴的金属框眼镜拿下来。 

  ◆切忌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及作业,如在稻田作业,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尽快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装置的地方躲避。 

  ◆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打雷时切忌狂奔。 

  ◆万一发生了不幸的雷击事故,同行者要及时报警求救,同时为伤员或假死者做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 

  人工影响天气 

  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主要采用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的方法,使某些局地天气过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的一项科学技术措施。又称人工控制天气。是人工降水、人工防雹、人工消云、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削弱风暴(台风)和人工抑制雷电的总称。 

  在人工影响天气的各项试验研究中,开展得最多的是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的规模仅次于人工降水。 

  ◆人工增雨 

  变化莫测的天气,是怎样服从了人的调遣,降下雨来的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云的降水机制。云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随着空气的上升,地面的水汽也被夹带着一起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水汽蒸发掉,一部分则升人云中,会冷却而凝结,成为云中水汽的一部分。高空的云是否下雨,不仅仅取决于云中水汽的含量,同时还决定于云中供水汽凝结的凝结核的多少。因此,根据云的情况(性质、高度、厚度、浓度、范围等),分别向云体播撒致冷剂、结晶剂、吸湿剂和水雾等,以改变云滴的大小,分布和性质,干扰中气流,改变浮力平衡,加速其生长程,达到降水之目的。 

  人工增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射炮、火箭、气球播撒催化剂法,有飞机播撒催化剂法,还有地面烧烟法。 

  ◆人工消雹 

  消雹其实只起对雹“以大化小,以小化了”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向云中施放碘化银或碘化铅等催化剂,它们会使云中冰晶数目增多,冰晶形成雹胚时会消耗大量的过冷云滴,结果使所有的雹胚都无法长得太大。雹块下降时有的会融化,这就形成了水滴,或者缩小成小冰雹,于是消雹的目的就达到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