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体校——走入建宁县少体校
福建省重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2年在省运会上获3金2银佳绩,2020年以来为省市输送体育苗子50余人……令人称奇的是,建宁县少体校没有单独组班授课,而是让举重、田径、射击、羽毛球等体育项目走出去,将课堂开在小学校园里。
下蹲、抓杠、上挺、起身……一串动作,一气呵成。4月17日,走进建宁县闽江源小学,县少体校教练吴斌正指导学生们练习举重。
训练场地于教学楼的一层,几根水管,几把杠铃,这就是训练的全部器材。条件虽然简陋,孩子们的态度却丝毫没有懈怠,扎稳马步调整呼吸,一旁的吴斌静静地注视着孩子们,时不时提出指导意见。
吴斌是溪口镇渠村人,曾经也是一名举重、拳击运动员。2008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出于对体育事业的执着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选择回到家乡,进入少体校担任教练,一干就是15个年头。
“举重虽然看起来是个粗活,实际需要不少技巧。”吴斌说。现在他主要以培养孩子对举重的兴趣为主,帮助增强他们的协调性、柔韧性及身体素质,“他们练动作都是用水管,基本功扎实了,身体素质过硬了,才能给他们碰杠铃。”
兴趣是坚持奋斗的动力,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吴斌可没少下功夫。最主要的方法,还是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训练体力、耐力,提高基本素质。每周一、周四及周末,吴斌都会依据天气状况,组织学生进行一到两个小时的专项训练。
吴斌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建宁的孩子有大山的性格,很能吃苦,当年艾鹏强在队里训练就是很刻苦的一个。刚开始,艾鹏强并不算拔尖,凭着惊人的耐力和毅力,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艾鹏强现为中国举重福建马江基地现役运动员,多次在全国举重项目中崭露头角,获得佳绩。
和吴斌并肩作战的教练,还有她的同门师姐杨德婉,是少体校举重队的第一批队员,更是2007年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冠军。杨德婉在建宁县城关小学教举重项目,说起当教练的经验,她侃侃而谈:“我们会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个性、状态、性格、身体条件等,制定出不同的训练项目和运动量。”
“现在很多家长一听到举重,都觉得不好,怕练了举重会让孩子长不高,这是对举重的误解。”杨德婉介绍。从事举重训练不仅不会影响身高,反而适当的力量训练会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大多数项目都离不开力量训练,如田径、球类、柔道、摔跤、散打、跆拳道等重竞技项目,力量训练应用则更为广泛。
“三人一组 50米接力来回跑,动作快点!”“要学习正确的助跑姿势,否则剧烈运动很容易受伤。”在建宁县城关小学,随着田径教练杨德娴的哨声,30多名小学生在操场整齐列队,体验田径运动的魅力与趣味。
“田径项目包括走、跑、跳、投这几个基本动作,今天我们带来的这些趣味项目也都是围绕这些基本特征所设计的。”杨德娴解释说。田径作为基础大项,能够以最简单、 最直接的方式让青少年感受到体育的魅力,设计充满趣味的田径运动项目、游戏也能够吸引青少年参与体育健身。“我们希望通过进校园开展趣味田径的方式,让青少年了解田径、了解体育、喜欢体育。”
每周二下午,建宁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操场上热闹非凡,充满活力四射的运动气息。迎着夕阳余晖,学生们进行体能训练,衣服虽被汗水浸透,但每个人脸上都写满阳光、自信、快乐。
12岁的周秋彤正是其中一员,今年五年级的她,不久前顺利通过了市少体校的射击招生测试,马上就要入学市少体校。“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运动员,体能训练课给了我更多锻炼的机会。如今能够进入市少体校,我觉得自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周秋彤说。
“体育的根本在于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能是专项运动的基础。传统体育课上进行 的跑步、蛙跳、深蹲等,都是体能训练。”体能教练余国斌说,“儿童尤其要打好体能基础,循序渐进,再学习别的运动项目。不少家长早早就把幼儿送去学跆拳道、篮球、足球,却不知道长期进行单一的专项运动,孩子容易造成不可逆的运动损伤,甚至影响骨骼发育。”
建宁县少体校校长聂武建说:“我们将继续加大体育教练员进校园扶持力度,推动体教融合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