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感统失调”吗?
家长朋友们,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孩子不时出现某些特定情绪,如脾气差、爱哭闹、爱摔跤、易跌倒、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这究竟是怎么了,又该如何应对?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行为,家长们需警惕孩子是否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感统失调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走路容易摔倒以及严重害羞等,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交。但幸运的是,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感统失调患儿的上述症状可明显得到改善。
讲到这里,很多家长可能会好奇,到底什么是感觉统合呢?下面,就由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专家来为您答疑解惑吧~
【科普时间】
一、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过程,它涉及到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协调学习。简单来说,感觉统合是指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官,通过不同的感觉通路,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外界获取并处理信息,然后由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并广泛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它对于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身心健康以及情绪发展都有深远影响。感觉统合发展的时间始于1983年,当时该理论率先进入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1992年,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成立了国内首个儿童感觉统合研究中心。
二、哪些幼儿需要进行感统训练?
首先,我们需要判断幼儿是否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感觉刺激无法在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中进行有效整合,而出现机体不能和谐运作的现象。
感觉统合失调会逐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根据以下表现,可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感觉统合失调:
1、活动量大,不能持久静坐,注意力与追视时间小于2秒。
2、体态笨拙、动作协调性欠佳,平衡能力较差,易摔倒。
3、讨厌被触摸,对一些触觉信息刺激有厌恶感,例如对淋浴头的排斥、对衣服布料的选择等。
4、做事或写作业磨蹭。
5、黏人,好哭闹。
6、常常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喜欢盯着旋转物体看,或者一上车就出现呕吐难受反应。
8、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攻击性强。
9、有吮手指、咬指甲、咬人等习惯。
10、适应新环境困难、处理事情缺乏计划而显得杂乱无章。
感觉统合失调可能对孩子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2)易产生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会退缩等问题。
(3)推迟孩子的社会化进程。
(4)影响孩子的心理素质。
三、如何进行感觉统合失调训练?
1、大笼球
通过让孩子以俯卧或仰卧等姿势在大笼球上将手和上臂伸直,以促进前庭感觉体系、本体感觉和平衡反应的发展,改善触觉敏感或迟钝的问题。
2、按摩地垫、触觉球
这些工具表面具有特殊设计的软质颗粒,提供了丰富的触觉刺激,可以让幼儿脚踩按摩地垫进行走路或跳跃,用触觉球进行全身按摩(注意避开肚脐眼和膀胱的位置),最好在洗澡后或睡前进行按摩,从而进行触觉与稳定情绪的训练。
3、吊筒、秋千
让幼儿趴在吊筒或圆筒秋千里面,前后或左右晃动。促进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功能、增加触觉刺激和本体感觉的刺激。这些运动对平衡反应,视觉运动协调有很大帮助。
4、平衡踩踏车、平衡木
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往前走,有助于孩子本体感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利用平衡踩踏车让幼儿训练平衡,提高腿部肌肉力量。
5、滑板
让孩子的身体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手向两侧伸平,头颈部抬高,两脚向后伸直并拢,身体呈飞机起飞状,由大滑梯的高处向下滑行,这对前庭系统的刺激较强烈,亦可促进抗重力反应。在下滑时孩子要保持抬头,两臂向上伸直的飞机样姿势,颈脊肌肉的强烈收缩可增加本体觉的训练。
6、滚筒
让孩子钻进滚筒里面,将滚筒放倒向前推,强化固有感觉可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增强前庭固有感觉和触觉刺激,可强化本体感和身体形象概念,改善身体协调不佳、触觉敏感或迟钝。
四、感统训练中需要注意什么?
1.感统训练的重要时间段:
(1)0—3岁是儿童感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以预防感觉统合失调。
(2)3—6岁是感觉统合失调最佳的补救时期,可快速提高感觉统合能力。
(3)6—12岁是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纠正的有效期。
2.场地训练的注意事项:
(1)感觉统合训练室场地相对要大,便于活动的开展。在家中训练时最好选择空旷场地。
(2)场地周围的墙面至少要有1.5米高的软包,保证安全。
(3)训练时治疗师不能离开,家庭训练时家长不能离开。
(4)时刻关注幼儿情绪及生命体征状况。
专家提醒:
感觉统合失调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孩子的发育早期,大脑可塑性强,感觉统合训练效果也相对更佳,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那么孩子将最大程度获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